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1721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21: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老唱片小包子……



The 1950 sound from DGG LP
Musik - Sprache der Welt  I, II




- 偶然发现这个DG早期LP纪念小包。

1950 年代初发行的备受追捧的 DGG 系列 CD 的目标受众,是对 50 年代初到 50 年代后期 LP 早期单声道时代感兴趣的唱片收藏家。来自 DGG 的 1950 年的声音非常独特。回响,木管乐细节丰富。有时,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以令人兴奋但略显不自然的效果跃入前景。一些评论家认为这种声音“温暖而舒适”。

The "Sprache der Welt" (this is a reference to a much sought after sampler DGG issued in the early 1950s) series of CDs is targeted at record collectors interested in the early monaural days of LP, the early to late fifties.
The 1950 sound from DGG was very distinctive, reverberant, woodwind frequently more backward than competitors like Decca, but at the same time detailed. On occasions the brass and woodwind leap forward into the foreground with thrilling but slightly unnatural effect. Unkindly some critics considered the sound "warm and comfortable".
This volume of ten CDs comprises mainly music written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includes a few interesting works and composers now almost forgotten . The notes on the music are very sparse, and the track listings in German. The records are housed in cardboard folders with facsimiles of the original labels on the front.
The set concentrates on six of the fine house conductors DGG had at the time and the major works by conductor are:
FRICSAY - Hartmann Symphony 6, Blacher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aginini, Stravinsky "Rite" and "Petrouchka", Tchaikovsky Symphony 4.
LEHMANN - Dvorak Symphony 8, Cesar Franck Symphony, works by de Falla. Debussy, Chabrier and Saint-Saëns
JOCHUM - Holler Symphonie Phanasie and Sweelinck Variations, Works by Sibelius and Wagner
MARKEVITCH -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and works by Rimsky-Korsakov
KONWITSCHNY - Strauss Sinfonia Domestica, Witt "Jena Symphony" (attributed as early Beethoven until the late 1950s).
SUITNER - Grieg Peer Gynt Suites, Liszt Orpheus and Mazeppa
If you are nostalgic or interested in this era of LP history, don't hesitate, this set is a winner.



Musik - Sprache der Welt / Music - The Universal Language - Haydn, Mozart, Beethoven, Schubert, Berlioz, Schumann, Brahms, Bruckner (Fricsay, Jochum, Sanderling, Bohm, Маркевич, Lehmann, Furtwangler)[10 CD] - 2004, FLAC - 2.25 GB
2bf73dfabb4fb57c410edd81896dc05ba9856d8f

CD1 - Haydn - Symphonie Nr. 44, Symphonie Nr. 95, Symphonie Nr. 98 (Ferenc Fricsay)
CD2 - Mozart - Symphonie Nr. 36, Symphonie Nr. 33, Symphonie Nr. 39 (Eugen Jochum)
CD3 - Beethoven - Symphonie Nr.2, Klavierkonzert Nr.3 (Kurt Sanderling)
CD4 - Beethoven - Symphonie Nr. 5, Symphonie Nr. 7 (Karl Bohm)
CD5 - Schubert - Symphonie Nr. 3, Symphonie Nr. 4 (Igor Markevitch)
CD6 - Schubert - Musik zum Schauspiel 'Rosamunde', Die Zauberharfe, Standchen (Fritz Lehmann)
CD7 - Berlioz - Symphonie fantastique; Bizet - Jeux d'enfants (Igor Markevitch)
CD8 - Schumann - Symphony No.4; Haydn - Symphony No.88 (Wilhelm Furtwangler)
CD9 - Brahms - Symphonie Nr. 2; Reger - Variationen und Fuge ьber ein Thema von Mozart (Karl Bohm)
CD10 - Bruckner - Sinfonie Nr.9 (Eugen Jochum)




Musik - Sprache der Welt II - Mussorgsky, Tchaikovsky, Falla, Dvorak, Grieg, Sibelius, Hartmann, Strauss, Stravinsky, Holler, Ravel, Witt (Fricsay, Jochum, Konwitschny, Lehmann, Markevich, Suitner) [10 CD] - 2005, FLAC - 1.70GB
bd8a03407e38bd7779c8c9b2a89dcb166a0315c6

CD1 - Mussorgsky - Bilder einer Ausstellung; Rimsky-Korsakov - Russische Ostern, Die Mainacht, Der goldene Hahn (Igor Markevitch)
CD2 - Dvorak - Symphonie Nr.8; Franck - Symphonie d-moll (Fritz Lehmann)
CD3 - Grieg - Peer-Gynt; Liszt - Orpheus, Mazeppa (Otmar Suitner)
CD4 - Strauss - Sinfonia domestica; Witt - Symphonie C-dur 'Jenaer' (Franz Konwitschny)
CD5 - Sibelius - Der Sturm, Die Okeaniden, Nachtlicher Ritt und Sonnenaufgang; Wagner - Lohengrin, Parsifal (Eugen Jochum)
CD6 - Stravinsky - Le Sacre du Printemps, Petrouchka (Ferenc Fricsay)
CD7 - de Falla - Liebeszauber, Tanze aus 'Der Dreispitz; Debussy - Prelude а l'apres-midi d'un faune'; Chabrier - Espana; Saint-Saens - Danse macabre, Bacchanale aus 'Samson et Dalila' (Fritz Lehmann)
CD8 - Hartman - Symphonie Nr.6; Fortner - Symphonie - Finale; Blacher - Paganini Variationen (Ferenc Fricsay)
CD9 - Holler - Symphonische Phantasie, Sweelinck-Variationen (Eugen Jochum)
CD10 - Tschaikowsky - Symphonie Nr.4, Schwanensee, Dornroschen, Nussknacker, Eugen Onegin (Ferenc Fricsa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2
发表于 2022-8-6 21: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jimguo 发表于 2022-8-6 21:12
老唱片小包子……

楼主太厉害了,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3
发表于 2022-8-6 22: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jimguo 发表于 2022-8-6 16:17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恶补短板,也是一种超越的途径。很多欧美的健美冠军一开始都是身体不好然后就是为 ...

感谢您的鼓励和吉言!若干年后从上帝视角俯视也许的确如此(好命推着走的弯路),但是其中经历的过程和磨难确实痛苦,现在回想起从前吃的苦和受过的屈辱依然憋屈胆寒,想不明白当年自己怎么稀里糊涂忍过来的。也许这就是忍辱波罗蜜,或者马二探索苦难的意义吧。对于个人经历的苦难,我很欣赏陀思妥耶夫斯基斯基的态度: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但愿自己能做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从而今后避免或者尽量少受廉价不必要的苦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4
发表于 2022-8-6 22: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8-6 22:56 编辑
venhow 发表于 2022-8-6 21:03
十年前去美国读博应该是个很好的经历啊,羡慕

我是20年前高考读大学、16年前本科毕业就去美国读博、10年前拿到全美前十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的。说来惭愧:我遗憾的是自己读博期间没有充分利用那里的资源和给我自由支配的宝贵时间,学业上有些荒废(仅仅是达到毕业要求混了个学位而已)。如果能重来一次,希望自己能有意识的提高认知站位、从而更加自律、把本职学业和课外思考探索相得益彰协调得更好一些,也就是减少摸鱼颓废精神内耗的时间吧(那些负能量耗散掉的时间几乎占去了读博六年的三分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5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12: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指挥家……



东德指挥家
Kurt Sanderling - 桑德林 1912-2011





- 以前没仔细对比过。这次对比了一下他的柴6。1956录音版,录音略偏高瘦好象在教堂里演奏的感觉。演奏风格有古乐风格和一种俄罗斯既兴感。比较有趣味。而1975年版,基本向西德风格靠近,四平八稳风格截然不同。
另外,比较了两版勃拉姆斯第4。录音也是离开了50年代靠后的声音宏大,整体偏严谨,但细节上有文艺范的美感飘逸味道。这点比较有趣。
- 关键是桑德林50年代的录音上有教堂大厅味,演奏上有古乐和俄罗斯跃动风格。其它以后时代的录音里有一种美妙的飘逸,这也应该源自俄罗斯,比如苏联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最典型。

- (一些泛泛的介绍都有点商业走向,很难和欣赏挂钩,看了也记不住。从直接听的效果角度,去抓住关键特征要点。即容易记住,也容易为以后选听做关键出发点。)

桑德林特色的一些理由。摘录网评:Sanderling在音乐上有他的感性,却也执拗,努力做到完美,这就造成了他的表演缺乏灵性。对比卡拉杨,后者的个人魅力和音乐理念的强势不用说了。他在排练的时候虽然要求完美,但是到了真正的演出却是放任他的乐队的,因此并不失灵性。
- 努力做到完美,是说过了50年代,进入70年代的特色。后面,排练的时候虽然要求完美,但演出的时候不刻意压制乐队,所以不失灵性。这一点也是50年代明显,70年代逐渐消失。
- 有些指挥家在演出的时候,对乐队是有动作提示的。所以指挥动作一方面是表现轻重缓急,另一方面存在针对乐队的问题重点提示。也有的指挥家都融汇在排练里,演出的时候就不管了。指挥并非故意做给观众看的,这一点相信任何指挥家都不会去考虑,不可能在这种媚俗上去分心和走这种品味。所以有的电视剧导演和演员都不懂这点,只是从自己的低角度去设想皇帝种地用金锄头。- 但是在无观众的录音室录音的时候,仔细听能听出演出效果比较完整和刻意,但令人感觉比较有卖相。这一点在流行歌的录音上也比较明显。还有就是播音专业的那种口齿走的都是这个刻意路线,但可以练的把刻意尽可能不引人注意。只不过听众不去注意这点,就会把效果的严谨当作一种完美进入听者的潜意识。这就是表达艺术十分接近量子的测不准原理。在完美和灵动上只能顾一头,不可能两端都兼顾。最高级的指挥家能在乐队整体严谨的前提下,尽量往灵活通透角度去靠。比如阿巴多。但不可能像纯粹现场风格那样直接放羊,为了放任随性效果而露出配合零散的漏洞。一旦有了随意,那就进入现场模式。现场也是一种风格。演出的出发点和欣赏角度本身就是一种放松走向,所以对现场录音不能要求和挑剔完美不完美。
- 现场演出live,基本走的是演出者的即兴,并且和观众互动的路线。所以现场演出的目的主要就是互动定位。不然为什么要有排除观众的录音室录音方式。录音室录音主要就是为了出唱片,去记录最佳声音表现的走向。
- 因此现场和录音的核心价值完全是两个走向,基本不可比。如果把不同定位场景活动的非核心价值拿出来去比一维的长短,那就等于不知道核心价值何在。比较之前就已经预设了某种不可比的绝对胜利精神。


Tchaikovsky - Symphonies No. 4-6 (Academic Symphony Orchestra of the Leningrad Philharmonic / Sanderling, Mravinsky - 1956) (3CD set) - 2006 (FLAC)
0e6a19be6e7dce6b6a515f60d48a12f31a2af883
Tchaikovsky - Symphony №6 "Pathetic" (K.Sanderling) - 1979, LP [24/96]
1e42ac7e785fd304860001fc6f1609df4429ea4a
Brahms - Complete Symphonies  (Kurt Sanderling) - 1992, (4CD) FLAC
7a8f1085d57b43b541a4e956ec3052698d682a90
Bruckner - Symphony No.3, Mahler - 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 Shostakovich - Vocal cycle - 1968 (2CD) FLAC
777d61790a050075e64d1b7b4f3a4791872033af

Mahler - Symphony 9 (Kurt Sanderling, 1979) - 2001, FLAC
93d2b0411a0d57ff7bd893b557d56fbe37f07a9f
Mahler - Symphony No. 9 in D major (BBC Philharmonic & Kurt Sanderling) - 1982/2008, BBC Legends, APE
4a3d1739679b3daa8f194412ecd1b95f2b1fd94d

(Classical / Opera) 莫扎特四大歌剧:Mozart - Die Zauberflote (Lev Ashkenazi, Nadezhda Kazantseva, Georgy Abramov, Deborah Pantofel-Nechetskaya) - Kurt Sanderling, 1947] (Master Tape)  (2CD, FLAC)
7c2948d758ddaed186a42f774cc3b047d7c2318e
Mozart - Le Nozze di Figaro (V. Zakharov, N. Rozhdestvenskaya, G. Abramov, N. Kazantseva - Kurt Zanderling (Kurt Sanderling, 1948) (2CD, FLAC)
00686c920c2581721bcbce06ea11d24cdeb1ab29
Mozart - Don Giovanni (Vladimir Zakharov, Natalya Rozhdestvenskaya, Georgy Abramov - Kurt Sanderling, 1948) (2CD) FLAC
0c6936e3f249b4e9136184abdebc2b2762aa5775
Mozart - Die Entfuhrung aus dem Serail (Lev Ashkenazi, Nadezhda Kazantseva, Zoya Muratova, Georgy Abra, 1947) (2CD) FLAC
d32c9aa40469ad286b96db6193ee459ac47d600a

Sibelius - Symphonies 1-7, symphonic poems - K.Sanderling, Finlandia,En Saga,Night Ride and Sunrise, Valse Triste (5CD) - 2003, APE  
fab48d15adbf4db76398a9b7c331c15aae458384
桑德林指挥肖斯塔科维奇全集:
Shostakovich - Symphonies Nos. 1, 5, 6, 8, 10, 15 (Berliner Sinfonie-Orchester, Kurt Sanderling, 1976-1983) - 2007, FLAC  
A7903FC1D13C483F55EE253FADBFB5405DD1649C

桑德林有大量为钢琴大师李希特伴奏录音:
[LP, 32/96 Mono] Beethoven - Choral Fantasy op. 80 (S. T. Richter; Kurt Sanderling); Wagner - Overture to Tannhauser (N. Golovanov) - 1952, FLAC
ba0b9aedacb236c0495e65a4ae90443563598390
Rachmaninov - Piano Concertos Nos. 1 & 2 - Richter, Kurt Sanderling - 2020, FLAC
a1f5ae30842bc40d713771e258bdd9f5f19f967e

---
小桑德林,托马斯桑德林指挥,肖斯塔科维奇声乐:
Shostakovich - Six Romances; Scottish Ballad; Michelangelo Suite (Gerald Finley, Helsinki Philharmonic Orchestra, Thomas Sanderling) 2014 (FLAC)
9d4aa05ab784a08b12a823c9a97d3c93ebe4f272
Magnard - Symphonies No.1 & No.3 ( Malmo Symfoni Orkester, Thomas Sanderling, conductor) - 1999 , FLAC
d40b0a6803e5f242c1edb426cc8246eacacfa5a2
Magnard - Symphonies No.2 & No.4 ( Malmo SymfoniOrkester, Thomas Sanderling, conductor) - 2000 , FLAC
c5ec7d22a7830d627cf07653b97e36c60cbc99da


托马斯·桑德林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之后赴东柏林音乐学院深造继续学习指挥。24岁即成为德国哈勒歌剧院音乐总监。25岁时已执棒过东德所有主要乐团和歌剧院,如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和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他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的《米开朗基罗组曲》(世界首版录音)使之直接升任成为赫伯特·冯·卡拉扬和伦纳德·伯恩斯坦的助理指挥。1980年代初,托马斯·桑德林成为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终生客座指挥。他的“肖十一”不仅有精密的音响布局,又有永不枯竭的情感冲动。与前苏联指挥家们单刀直入式的手法不同,他的细节丰满而细腻。
托马斯桑德林2019年公演过百人编制的《马勒 d小调第三交响曲》。最后一个乐章,各个声部的音响慢慢累积起来,如江河汇成大海,最后在定音鼓雄壮宽广的音响中光芒万丈地结束。1907年,马勒对西贝柳斯说,“交响曲必须如同整个世界一般,包含一切“。在他的第三交响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从自然、到自然与人,到人与宗教世界试图越写越深,包罗万象的尝试。

小桑德林,米歇尔桑德林:
Transmission: Korngold, Bruch, Bloch, Ravel (Edgar Moreau, Luzerner Sinfonieorchester, Michael Sanderling) - 2021, FLAC
e23e53e375fad8ab244dd81bdc604c1ee8f4d1f7
瑞士琉森交响乐团(Lucerne Symphony Orchestra)近日宣布任命迈克尔·桑德林(Michael Sanderling 上图)为新任首席指挥,从2021年起就任。德国指挥家、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尔·桑德林 (Michael Sanderling) 1967年出生于柏林。
桑德林与琉森交响乐团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他将从乐团第216季开始接替现任首席指挥詹姆斯·加菲根(James Gaffigan)。曾任德累斯顿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的桑德林,近年亦指挥多个国际知名乐团,包括柏林爱乐乐团等。
桑德林现年52岁,热衷于扩大乐团与布鲁克纳,马勒和施特劳斯等作曲家的联系,并将把他在歌剧方面的经验带入新角色,帮助建立琉森交响乐团与琉森剧院(Lucerne Theatre)之间的关系。他对音乐教育亦充满热诚,并会为乐团的社区推广工作作出宝贵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6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18: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前面的托马斯桑德林,2019年指挥马勒第三交响曲的时候是76岁。应该是大哥。而迈克尔桑德林,比托马斯差20多岁。应该是老桑德林的小儿子。网上容易找的介绍文就这么多,先先猜猜看。

引一个介绍文。
迈克尔・桑德林 Michael Sanderling 来自指挥家族。家族成员包括他的父亲与兄弟,四个人都是指挥家。出生于德国柏林。17岁进入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 Hochschule für Musik“Hanns Eisler” 求学。19岁任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大提琴手,之后又在东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担任客座大提琴手多年。在父亲的熏陶与指导之下,2001年迈克尔放下大提琴,转攻指挥台。

Shostakovich - Symphonies - Michael Sanderling
63bd320a124d2194da025416d4c1fda3981361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7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11: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指挥家……


著名德奥指挥家
Gunter Wand - 君特.旺德  1912-2002



- 以前简单横向对比过收集的一些布鲁克纳交响乐,对君特旺德的初步印象是,中正,优雅,到位。

再去看一些网评:
旺德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绝少在音乐会以外的社交场合露面。凭藉他的实力,他应该可以获得比现在得到的更高的声誉,但他的甘于淡泊,谨言慎行和对音乐的奉献精神,却使他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人格上都无愧“伟大” 二字。作为老一辈硕果仅存的指挥大师,旺德和当今全球化“喷气式飞机”的指挥的作风是大相径庭的。他始终保持着隐居一般的生活,对待乐谱是充分尊重作曲家的原意,排练充分而精确。他对音乐保持着的热忱,使他到了绝大部分同行都挂冠而去的年龄时,他还保持着高涨的热情和能量去指挥。
---
旺德那种淡泊名利,在音乐艺术上默默耕耘的品格更让我钦佩,而他呈现出的音乐又是如此生气勃勃,浑然天成,令人仿佛能穿透音乐作品表层被人为付与的各种矫饰,而直达音乐本质。大师直到晚年才籍着一系列现场录音唱片让世人广为认识,虽是“大器晚成”,但他的艺术贡献最终得到了应有的赞誉。
旺德的艺术里绝无矫饰的成分,也没有别出心裁的机巧,感觉音乐完全是从心灵流淌而出,直接流进听者的心田,而又不失细腻,这是我的最大感受,也是大师的独到之处。许多指挥家在晚年往往速度都会变慢,甚至陷入沉思冥想中,以探求深刻的内涵,但旺德的节奏丝毫没减慢,而且在相对比较快的速度下仍保持细节的清晰丰富和整体的深厚有力,音乐气韵生动,呼吸自然,足见其功力之深,即使与同时代的大师相比,也绝不逊色。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音色并不华丽,但却厚重而细腻,层次丰富,和大师的风格相得益彰。
旺德晚年的保留曲目不多,集中在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这3B,和莫扎特、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等的交响乐,还有少数的现代作品,这些现场录音都值得一再欣赏,很耐听!

相对来说,旺德对勃拉姆斯的演绎是比较具有个人的独到观点的,象第一交响曲的序奏,速度非常快,足足比克伦佩勒版快了一倍,颇有先声夺人之感,初听还不习惯呢。到了最后乐章,历尽千难万险,主旋律终于姗姗出现,当弦乐合奏转入乐队全奏时,骤然加速,刹时间大有万马奔腾之势,形势豁然开朗,极爽!这种效果恐怕是独一无二的吧。
幸运的是,所有遗憾在这套九十年代的现场录音版里都得到了弥补,乐队依然是NDR,录于九五到九七年的一系列勃拉姆斯交响乐音乐会,大师时年八十有五了,这也许是大师最后一次演出勃拉姆斯了吧?从录音来看,旺德依然精力不减,对作品的处理手法基本与旧版一脉相承,但却更为成熟,细节更为精到,整体感更强!从时间看来,每个乐章均比旧版慢半到一分钟,这微妙的差异使音乐气息更为宽广、自然,尤其是第四,比十几年前的版本好太多了!看来大师直到晚年仍在不断超越自我,精益求精,令我心生无比的敬意!
这套的录音效果比旧版好,感觉更为厚重均衡,虽然仍未达到贝交的水准,稍欠清晰,但已无伤大雅了。这套唱片无疑已在我心目中名列三甲之位,虽是个人口味,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听这版,无法真正了解旺德指挥勃拉姆斯的最高水平。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203161/?_i=9925785uelhyzK

RCA的录音应该也不错,圆盘唱片发明家贝林纳的老根据地。RCA的录音比较中正,感觉介于另外两个贝林纳后代品牌EMI最佳风格之后,DG之前。DG追求清晰度但声强大一些影响了一点氛围。EMI的最佳录音系列风格感觉很细腻宽广解析很高。BBC录音应该排在RCA前面,细节清晰度很好。
旺德习惯过于安稳,可能因此缺乏对乐团的演歌操练和选择上的注意力。如果稍微活一点,找到配合度好的乐团去演绎就更好了。很多顶级乐团是合作制的,比如维也纳,柏林交响,对集体选择指挥家来住场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力。

看到新上的FLAC格式旺德布交全集,可以升级以前的格式版本了。
Bruckner - Symphonies Nos.1-9 (Kolner RSO, Gunter Wand) - 2002, FLAC
c7a0405dfb6c790a62de60e71cbf66b98da766f8

Schubert: Symphonies Nos. 1-9 / Rosamunde (Gunter Wand Edition) [Box Set][Import] - 1985, FLAC
41F6C816224046E5D6DFDA5068537DB6158B15D9

Brahms - Symphonies Nos. 1-4 (Live recordings 1995-97) 1998,RCA Victor Gold Seal [3CD's] (Sinfonieorchester des Norddeutschen Rundfunks/NDR Sinfonieorchester, Gunter Wand) - 1998, FLAC
a12e3838cb5d48efcf934e38828e1955029d9921

Beethoven. Symphonien (NDR, Wand) Recorded: 1985–1988 (5CD) FLAC
478acb2afc48c97a1c14044e729721eccbe7bdc4
Beethoven - Symphonies Nos. 1-9 (Gunter Wand - NDR SO - 1985-88)(BMG-RCA-Esoteric, 2007 JP)(5xSACD Japanese Box Set)(SACD-ISO 2.0)
bd94ea04ecc97f5ae2ce50216116e558809bf6b5
Beethoven - Symphonies (Gunter Wand) (5CD) - 1994, FLAC  
ddf4c0cc0ac6126be80af68260305d4871ac213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8
发表于 2022-8-8 13: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8-8 13:13 编辑

旺德也许是20世纪最牛逼的3B(贝布勃)交响乐大师了(比另一个顶级3B大师约胡姆还厉害),如果这辈子只允许听一位大师的交响乐唱片,我选旺德。如果再加上阿巴多大师的马勒,人类最牛逼(风格多样且发扬到极致)的交响乐3B+M版本几乎可以只听这些了(至少从入门欣赏以及考虑笔记本电脑硬盘容量的角度足够了)。其实室内乐比交响乐思想更深:室内乐好比《庄子》,需要个体灵魂慎独细品;交响乐好比面向公众的大型宣讲会,比如《孟子》甚至《史记》,追求宏大叙事和雄辩。人类音乐最牛逼的东西几乎全部在室内乐里,比如贝多芬晚期弦四就比贝九和庄严弥撒高明;巴赫无伴奏大小提琴组曲也比《马太受难曲》和《b小调弥撒》更深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9
发表于 2022-8-8 13: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8-8 13:10
旺德也许是20世纪最牛逼的3B(贝布勃)交响乐大师了(比另一个顶级3B大师约胡姆还厉害),如果这辈子只允 ...

富特微笑不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0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13: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8 20:12 编辑

只要能超越节拍器感,那就能上到大师等级。最近听了一下伯姆的贝交,毫无节拍器感,有一定自然速度感。这样才能听出通透效果,然后的细节表现那就是真正的伯姆德奥风格了。能了解到德奥指挥大师手下的德奥严谨风格,根本就不是低等级的节拍器严谨。所以艺术风格一定要超越基本底线的那几样条件,达到心理感受自然度的追求和效果,艺术真谛才能独立出来不被底限因素拖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1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14: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室内乐各个声部都是独立明显单一乐器化的,有问题就十分明显难以滥竽充数,一般水平的人也不够组队资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2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14: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音乐欣赏如果不是有什么拼干活儿目的性,还是个人自己欣赏倾向为主,其它是其他。很难得的阶段性过程幸福感,是一种人生的听音旅程。音乐记录时代,主要是一种可以引起人美好联想的线索因素。到新的时间段又可以有新的关注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3
发表于 2022-8-8 14: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
jimguo 发表于 2022-8-8 14:04
音乐欣赏如果不是有什么拼干活儿目的性,还是个人自己欣赏倾向为主,其它是其他。很难得的阶段性过程幸福感 ...

是的。超越节拍器才能听起来不呆板,才耐人寻味,让人有反复聆听的冲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4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20: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交响乐好比面向公众的大型宣讲会,比如《孟子》甚至《史记》,追求宏大叙事和雄辩。”

古典主义乐派交响乐从巴洛克时代的大协奏曲升级出来,到了贝多芬时代,正是处在囊括荷兰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大奥地利时代的顶峰。奥地利神罗皇帝第一个提出日不落帝国。所以国际全球视角和发展的视角导致交响乐的兴趣点也逐渐被放大到了这些视野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5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21: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对交响乐内容的演变引发了一些归纳汇总。

海顿交响乐的宫廷范围,其实是巴洛克音乐的内容保持外型变化,宫廷生活的内容基本不变。巴洛克时代的乐队最大编制就是大协奏曲,类似于亨德尔水上音乐、焰火音乐那种为国王室外庆典做音乐伴奏的作品。
到了交响曲时代,新瓶装旧酒。交响乐的结构用新瓶的小步舞的优雅和格式化,替换了巴洛克的卷草优雅装饰风格。就好像隋唐把圆润的隶书演化到有棱有角的楷书。到了莫扎特笔下的交响乐,基本还是宫廷生活,但是莫扎特在歌剧领域把目光开始投向了社会生活。莫扎特最后把交响乐的目光放大到了人类灵魂角度的安魂曲,而文艺复兴巴洛克时代盛行的天国情感还处在中世纪经文范畴。最后几首交响曲39、40、41交响曲,在莫扎特的风格里可以算是力度最大的命运交响曲了。
回看历史,在交响乐领域,每个新的时代都会有新的发展变化,但一开始也会有旧时代的很大影响的惯性。尤其是内容角度进化的滞后性大,外形和形式上容易进化。所以,内容进化才是本质进化。但往往是在同一个音乐流派发展到最后一位大作曲家手里,才得以实现。

贝多芬所在的1789年正是法国大革命时代,德国人向往法国那种平民意识的觉醒。贝多芬交响乐的视角就放到了这个角度,产生了命运、英雄等文化概念更大的交响曲。而之前的海顿莫扎特生在交响乐初创时期,目光还是在宫廷优雅生活和小步舞主题上。
海顿作为贝多芬的伯乐,在海顿远赴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音乐博士头衔,回国途中经过波恩听到贝多芬特意为海顿创作的康塔塔。海顿非常高兴,当即收贝多芬为学生,请贝多芬去“音乐之都”维也纳进修深造学习音乐。海顿指导贝多芬时说过,“你有很高的天才……,你的想象力是一个不会枯竭的源泉”“你会获得人们前所未有的成就。你会产生人们从未有过的思想。你决不会为了一条刻板的规则去牺牲一个美好的乐思。你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你的气质会使你牺牲这些规则。你给我的印象是:你有好几个脑袋、好几颗心脏和好几个灵魂。”“在我看来,你的作品始终会有一种东西,说它怪癖不合适,但确实是不同凡响的东西。人们从你的作品中将会发现美,甚至还会有值得赞颂的地方。”
贝多芬第一次把交响曲的内容,放大到了一国范围之外,面向一个欧洲大发展的时代。最后的贝九是面向的整个人类未来的美好理想。

到了马勒生活的晚期浪漫派的时代,历经瓦格纳,布鲁克纳,又到了第三位大作曲家这里。马勒的交响曲直面人类生活、生命和灵魂,有进一步把交响曲的发展拓展了时空范围,并和灵魂相结合。

---
在历史学角度看,人类发展要素中经济基础是第一影响力,新的文化现象只是随经济发展之后带来的滞后发展效应现象。文艺复兴就是随意大利佛罗伦萨商业共和国发展而被总结提出的。佛罗伦萨国的国主是美第奇家族当时的大药商,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大家族出现了很多国王,主教,皇后,也在政坛有了政治统治影响力。随着16世纪欧洲中世纪结束宗教统治税收难以为继,商业逐渐开始发达。
之前的蒙古时代,威尼斯商人家庭的马可·波罗 Marco Polo (1254-1324),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元朝。在中国游历了17年后,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写出《马可·波罗游记》。可见,当时的欧洲本地邻国之间总是打仗,但是在欧亚蒙古政权植根的地方,基本没有欧洲小国之间那种层层拦路设卡的关税壁垒,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横跨欧亚的自由贸易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欧亚文化交流以至于大航海时代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在马可波罗之后一百多年,佛罗伦萨开始了商业复兴,经济实力超越了神坛的影响,在文化上形成了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直接摆脱了教会刻板的文化统治,在绘画上把目光放到了社会阶层,人的脸上开始有了生活的美好。在音乐上,形成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为交响乐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社会发展前提就是产业革命不断升级,最后到了泰坦尼克号的工业革命中期的强大时代,也就是马勒的时代,1900年前后的世界大变革时代。随着一战结束,数百年奥地利哈布斯堡神罗彻底破产,一个诞生了交响乐的时代结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22: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回顾一下,交响乐产生之前,和产生时代的欧洲历史关键要点。

日耳曼人在欧洲是接续了古罗马人的新的政治势力。一般而言野蛮人不创造文明只负责破坏文明。但是世界上也有很多例外,东西方都存在文化融合型的历史。
比如日耳曼人打败了古罗马,建立了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但是欧洲中世纪的一千年时代也在日耳曼人手底下开始了,毕竟是野蛮人。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所以欧洲中世纪,就是从日耳曼人打败西罗马开始的。此后,日耳曼人部落当中有个法兰克王国成为了日耳曼民族的盟主。查理曼大帝时期法兰克王国达到巅峰,又被称之为查理曼帝国。

欧洲中世纪 Middle Ages,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约公元400年下半叶开始,到1400年。欧洲中世纪过了五百年,到了一半的时代。在公元900年开始出现了格里高利记谱法。
交响乐始祖的格里高利记谱法,出现在当时古罗马仅存的余脉,罗马教皇手里。古罗马人还是文化底蕴不同。现存复调五线谱的最早文献是《音乐手册》(Musica Enchiridis,约900年)。这和东方在北方蛮族入侵以后,原有的文化继续顽强延续类似。东汉三国以后东晋大乱,鲜卑南下建立北朝和南朝并存,以后演变到隋唐。再以后的元朝,清朝都和欧洲中世纪有点类似,但原有文化继承上比欧洲强大。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打服了各路日耳曼诸侯成为欧洲霸主。最后得到了罗马教皇的加冕,成为了正儿八经的“罗马皇帝”。这时候,神圣罗马帝国的雏形就出现了。日耳曼人之间也互相不服所以打生打死,因此最高名义不能从自己圈子里产生,继续埋下不符的祸根,必须超越族群,寻找欧洲当时现存的罗马教皇国的神权册封。
1020年开始出现哈布斯堡公爵家族。日耳曼国王们开始被罗马教皇忽悠,去中东参与十字军东征,消耗掉一些王侯的实力。貌似客观上在为日耳曼人摧毁的古罗马报仇。呵呵。
到了几十年后的12世纪,腓特烈一世打服了周围的邻居们成为了欧洲最强者。因此他在“罗马皇帝”前面又加上了“神圣”二字,自此成为了神圣罗马皇帝。而他所统领的帝国,也就正式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又被称之为德意志第一帝国。神罗诞生。
又到了1250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二世去世。从这个时候开始,诸侯林立的德意志地区风起云涌。又压不住了。统治欧洲多年的日耳曼查理曼大地家族的后代对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宣告结束。德意志地区进入到了没有皇帝的真空时期。各大诸侯为了争夺皇位彼此交战,一直到1273年才算罢休。

文艺复兴时期。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
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

哈布斯堡家族。
在文艺复兴商业兴起的时代。这个时候,哈布斯堡家族的领袖鲁道夫一世,在德意志国王的选举当中顺利地拿到了德意志国王的位置。但是他没有得到罗马教皇的加冕,所以不能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鲁道夫一世在位期间,还击败了波西米亚王国的国王奥托卡二世,拿下了奥地利、等地的控制权。从此将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范围,从阿尔萨斯地区转移到了奥地利地区,成为了德意志地区数一数二的诸侯。
到了1422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希望出现了,内奥地利公爵阿尔布列希特,成为了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的女婿,同时被指定为继承人。1437年,西吉斯蒙德病逝以后,阿尔布雷希特便继承了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等职位。
拿下了奥地利以后,哈布斯堡家族似乎掌握了制胜之道。他们明白,如果没有强大的势力,很难保证家族能够把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位置。
毕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需要通过七大选帝侯共同选举才能继位的,并不是普通的家族世袭制。类似于古罗马。这是1356年,查理四世就定下的规矩,没人可以破除。此后哈布斯堡家族开始选择与欧洲各大诸侯联姻,以此保证自身家族的利益。当时的欧洲大陆,除了法国以外其他国家地区,或多或少都和哈布斯堡家族有亲戚关系。从此,神罗皇帝在选帝侯中间只有高票选给哈布斯堡家族继承,哈布斯堡占据神罗皇帝宝座。

- 这期间正是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了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巴洛克时期交响乐。
- 后来,又进入了古典主义交响乐时期,当时具有日不落帝国财富之盛的奥地利维也纳成为了交响乐之都。莫扎特小时候,在爸爸带领下和姐姐在欧洲巡演大获成功。回到维也纳,即被当时的欧洲丈母娘特蕾莎王后请到宫廷里演出。演出结束后,特蕾莎王后把天才的小莫扎特搂在怀里喜欢的不行。

时间来到了1806年,法国最牛君主拿破仑,把神罗帝国摁在地上摩擦了一遍又一遍。因此在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给灭了以后,弗朗茨二世只能担任最后的奥地利皇帝,延续着哈布斯堡家族的余晖。由于哈布斯堡家族不给力,导致德意志地区被法国人欺负。因此德意志的另外一位诸侯普鲁士可就不答应了!
这个时代,正是出身于北方日耳曼地区的普鲁士猛士贝多芬的时代。爱打仗的普鲁士人还是比南方享乐主义的纯奥地利人能操刀子干革命。伟大的古典主义交响乐最辉煌的贝多芬时期,到来了!


解密哈布斯堡家族:纵横欧洲645年之久,历任9大国家的君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0596882270589425&wfr=spider&for=pc
贝多芬与海顿
https://www.sohu.com/a/328876657_999023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7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0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10 05:37 编辑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8-8 13:10
旺德也许是20世纪最牛逼的3B(贝布勃)交响乐大师了(比另一个顶级3B大师约胡姆还厉害),如果这辈子只允 ...

刚比较了一下旺德的勃交。

1982年版,和1998年版。一开始粗听了两个第一交响开头几秒钟。各有千秋。
然后比较了两个第一交响曲。即便是早期版本的1982年版,比十年后的略显清澈。但也超越很多指挥家的效果了。听上去很直接的就是宏伟博大超级厚重的感觉。这种感觉以前从未有过,估计都是听欧洲录音更多,所以从来也没找到感觉。这次被震撼到了。

外加美国RCA唱片品牌,面向的是发了大财又发明了立体声的美国市场。在一开始就奠定了美国声的声场更加宽广有厚度的健美身材走向的基本格调。十分适应美国人什么都大的生活基调。所以录音效果也是超越欧洲录音品牌的宏大感。因此有个印象,以前的勃交都是被欧洲录音给埋没了,外加指挥家也有侧重。

1998年版也是反映了业界对旺德的评价,那就是永不休战永远进取。晚期版本其实丰富性更强,很直接的能令人更加感动。如果前期的感受是摇滚乐,那么后期的就是重金属摇滚。
但即便是早期版本,也比其他指挥家的平淡效果,有鹤立鸡群的一座丰碑、和给人展示了一个伟大山脉的感觉。

旺德的RCA录音,两下相得益彰。即便是去听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激烈的时候就好像贝多芬本人站在指挥台上拼命嘶吼歌唱的感觉。平缓之下又像在河中缓缓漫游。因此说旺德的风格最适合贝多芬,即便还没去从这个角度品味播放试听,也能令人信服。

(但是前提是设备的EQ要调好。比如用T410笔记本加白牙DT-990。EQP-4用低频加一档,高频压一档的通常方式。否则EQ变了或者原声的声音都会很普通,效果就没有。)
(EQP-4的下载可用主题词去搜。个人有需要的可以根据耳机特性,去临时修改微调。但大道至简,一般情况下大量的效果而言,还是不要去用那些复杂功能就够用了。)

EQP-4设置和参考: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page=1#pid334574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8
发表于 2022-8-9 10: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jimguo 发表于 2022-8-9 00:18
刚比较了一下旺德的勃交。

1982年版,和1998年版。一开始粗听了两个第一交响开头几秒钟。各有千秋。

我比较了勃四,旺德1984录音室版明显比1998偏于内省但失去了力度和推进感的现场版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9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0: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8-9 10:27
我比较了勃四,旺德1984录音室版明显比1998偏于内省但失去了力度和推进感的现场版更好。

前面补了一下,在笔记本上要以调好EQ作为前提,才能把效果发挥出来,特别是勃一。不然会会回到其他指挥家录音的效果。其实两个版本都有特点,但不断进取是确实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0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1: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10 00:59 编辑

前面一些按照交响乐发展的轨迹,归纳汇总选编的历史资料,中间会有些即时见解和评价出现打字选词失误。因为有些词汇需要审核的原因,太麻烦论坛就不再去订正了。

---
欧洲历史里有很多好玩的现象。比如有个戏谑的名言,法国人只有在女人和外国人的统帅下才能打胜仗。拿破仑是科西嘉人。科西嘉岛直到现在还认为自己是意大利人,对法国游客不太有善意。而意大利人是善于发明创造热爱生活和艺术不喜欢打仗的民族,只要谈好优待条件就立即停战投降。但一旦打起来也不好惹。有个段子,二战意大利人遭遇英国部队,前去谈判投降优待条件,可以荣幸的得到我们的投降。结果这只英国部队不开通拒绝谈判。意大利人怒了,以为你是谁啊,直接开打直到把对面的笨蛋打败。

其实看人类发展史,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单纯以体力优势的时代彻底完戏了,不学无术靠体力和无礼,和黑帮一样靠体力混的北方蛮族再也没有出头机会了。成功的都以南方领导人为主。欧洲比较早,拿破仑小胡子斯坦利都是南方外国人,哈布斯堡家族其实也是外来的。中国近代也类似。近代是南方人主导的时代。因为南方近海运输方便、贸易繁荣、经济发展有优势。其实关键不是地域,而是平均教育程度和社会文化氛围的问题。但根本还是能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是依附于经济之上的。海洋经济运输便利容易发展,即便是海上马车夫北方的尼德兰也找到了发展机会,英国也是这样的北方人,文化发达促进经济繁荣。
自从神罗解体哈布斯堡家族退缩到奥地利领土上到现在只有800万人,但都是文化和财富的精华,还是音乐之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9-29 06: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