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1901
 楼主| 发表于 2022-9-21 20: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9-23 16:40 编辑

再谈卡萨尔斯巴赫大无: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page=48#pid34771832

东西方歌剧艺术问题: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8064&extra=page%3D1


歌剧问题:
- 一般的经验,越是新的名家出演版越好听,比较有生动性的灵气和时代的气息。老的歌剧录音比较古板。比如维拉宗和安娜·奈瑞贝科版普契尼歌剧全剧,维拉宗和蕾古拉‧穆雷曼莫扎特歌剧全剧。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extra=#pid34776805

音乐剧问题:
- 具体表现上细节的风格不同。就会有很多的效果不同。
音乐剧在唱法细节上其实比流行歌更接近民谣,风格效果,令人感觉基本都是趴在听者身上施展滥情那种感觉。
这种效果在民谣歌手伊娃凯西迪的风格效果上比较典型。属于美声的歌剧演唱家卡拉斯也有这种情感效果风格,但卡拉斯还不属于跨界。
单纯用音乐唱片方式听音乐剧的精选唱段,很容易感觉累,不可久听。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8497#lastpos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2
 楼主| 发表于 2022-9-23 15: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Casals Festivals at Prades - Live Concert Performances [Box Set, 13 CDs]
(Mozart, Beethoven, Schumann, Schubert, Brahms, Bach / Menuhin, Istomin, Horszowski, Grumiaux, Casals) - 2003, FLAC
magnet:?xt=urn:btih:D51D310503EFCCF53D83AD3799BE8904EDC4DD6F&tr=

Pablo Casals - The Complete Published EMI Recordings (1926-1955) [Mono, 9CD]
(J. S. Bach, Beethoven, Brahms, Dvorak, Elgar, Bruch, Schubert, Mendelssohn, Schumann, Haydn, Boccherini) - 2009, FLAC  
magnet:?xt=urn:btih:130B8B0096C9252FAB3BE2705DFB34CB330ED3E5&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3
发表于 2022-9-25 18: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jimguo 发表于 2022-9-23 15:30
Casals Festivals at Prades - Live Concert Performances  
(Mozart, Beethoven, Schumann, Schubert, Br ...

13CD这套,没搞错的话应该是MUSIC & ARTS出品的,以前买实体唱片时,反复看过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22-9-29 18: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老子有句话,叫做正言若反。如果深度思考就会平行推广的看到,意思就是同时在说,平常人所思所想的距离正确的方式来看全都是反的。

就拿给唱片类型分类安排文件夹这个事来看,一开始都是按照作曲家来安排文件夹。有的包子都是混合的,不比拆开按照原样即可。但有的零散的文件如何安排就是个问题了。

到了过了几年以后熟悉了古典音乐家,就会发现还是以指挥家演奏家来安排风格分类文件夹最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 11: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客观性原则”问题

最近听了一下舒伯特包子里的钢琴部分是内田光子演奏的,对以前业界说的客观性不够的问题有点感觉。客观性就是在演奏中主要应以乐谱和事先定义好的技法来演奏,不要把情感要素押上混在演奏里。否则效果就是或多或少的,给人以演奏者趴在听者身上的压迫感。把自己的情感直接爬在你身上产生压迫感不是等级高的好事。

歌唱也一样。最类似的就是音乐剧的演唱,有些很直接的就有这种倾向。当然好的音乐剧演唱在这方面就有较大的客观性。但音乐剧本身的特色就是情感附加效果,一上来就把人抓住,当天看完这场就算完事。每天都上演的话,那么多人都来听就要有点感染力效果立即生效的效果。
这点在卡拉斯的演唱中也有一定成分。卡拉斯本身并非功力深厚,而是当时炒作的厉害。唱片业发达以后但内容还有待发展,流行歌没有兴起的时代炒作对象就在古典歌剧范围。如何吸引社会大众,莫过于上来就抓住的效果最有市场性。先听为快,以后再说。
一些民谣类的歌手也有类似问题,比如伊娃凯西迪、蓝雨衣一类。或多或少都有情感宣泄量级的问题,演唱者把自己的情感直接爬在你身上产生压迫感。古典音乐演奏上,杜普雷就有点这个意思。

最典型的反例,就是大提琴演奏家麦斯基。客观性搞大了,听上去他的演奏个监听音效类似,完全没有任何感情的样子。所以这里面的要素成分比例也存在客观性。情感效果不能太少,也不能明显。

类似于耳机器材的揭示力就等于客观性,揭示力最强的就是在调音上毫无掩饰锋芒毕露。德国大师耳机就是这种,hd958也有这个倾向尽管细节除糙。对比下来反而dt990就不算太监听,是一种音乐性调音较好的耳机。前提是自己调整EQ。

这里面直接和终极哲学的观照下传播出来的观念有同构之处。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没有东西,而是客观性要大。有独立性才有价值感,才有合作发展的空间。一件事就是一件事,事了拂衣去,礼貌告辞。不要添油加醋八卦成风,还要拉拉扯扯的寄托很多个人潜藏的一些和主题毫无关系的东西,因此显得比较脏。
这既是客观性的内容和正反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6
发表于 2022-10-1 12: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10-1 13:12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10-1 11:41
“客观性原则”问题

最近听了一下舒伯特包子里的钢琴部分是内田光子演奏的,对以前业界说的客观性不够的 ...

学习了!顺祝国庆快乐!在此补充一点不同意见:坛友听音乐大多就图一个爽字,大多数马勒爱好者都觉得主观性偏强的伯恩斯坦(相对于客观性更有保障的阿巴多)其实更对自己的胃口,两种演绎都能自圆其说而且完成度很高,未必就有高低之分,这个我在上周的【原创心得】帖子里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原创心得】阿巴多80分钟和伯恩斯坦93分钟两种风格演绎马二《复活》之我见(附下载)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0185


既然您指出了【把自己的情感直接爬在你身上产生压迫感不是等级高的好事】,那么借古典音乐欣赏之题过度发挥、布道太多、甚至夹杂个人主观审美价值高低取向“私货”,难道不是有陷入类似“主观性压迫客观性”的危险?我的一点补充仅供参考:其实我完全赞成您这段分析感悟,也许是我自己想多了,怕读者误解,所以才“多此一举”从反方向划个安全线——即您这段随笔本身就是识别和预防过度主观性的解毒剂,但是幼儿园小朋友不宜把解毒剂当饭吃、还指责解毒剂没有碳水化合物。一言以蔽之:我给您这段真知灼见补充了安全理解使用说明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7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 13: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10-1 12:28
学习了!顺祝国庆快乐!在此补充一点不同意见:坛友听音乐大多就是一个爽字,大多数马勒爱好者 ...

这里也是客观性原则的问题。个人,面对大自然知道,是个什么存在量级,先要定位好。

所以,客观性原则,是一种广义的大道。很多个人是单独的个体,既然是物质红尘皮囊,必然存在智慧的绝对差异。如果对外接触不是建立在大道基础上,必然损己并且损人。

所以,很多人强调个性,这本身就是一种愚昧的表现。个人都是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不是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藏起来,那么行为上就必然会影响到其他人。这样一来,越是愚昧就越是荼毒自己顺便荼毒社会。(这样的例子在论坛里就会有而然出现,个别垃圾只要刀不加到脖子上就随便乱搞一气毫无廉耻,除非见到灭顶之灾才老实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8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 13: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0-2 12:20 编辑

国庆快乐!

-------------------
理性等于客观,不客观的被称为我执,走的是非理性的感觉路线。否则也别上学了,学校所教的都是公认的最客观通行的东西。什么都是越客观的越好。语言交流也是,文字也是。自造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密码是个性化到了极点,但是也没人能理解这种所谓的个性了。
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宇宙定律。人在地球上摸准地球的规律去遵守;地球遵守宇宙规律;宇宙规律遵守超越宇宙的自然规律,这就起码包括超越宇宙物质世界的量子规律,量子规律也遵守存在环境的规律。对超越自己和来源的母体忠孝就是绝对的规律之源诚实信用之本。只有客观无我舍己为人才高端。

任何地方都有客观性原则。比如器材也是。好的器材只是做最专业的行为。好的东西外观都是光明正大简洁明快的走向。

而在诚实可信的拐点之下,也有假的高端但那都是一些人站在这个环境里自认为的东西,难以放在更大范围的阳光下对比。人比人货比货。
在一些有一定特色但确实存在缺陷和问题的东西上,经常会看到表现为在对外关系形象上各种搞怪全都上。类似的唱片和出版物封面设计也是如此,自我造假的复古黑黄羊皮卷风格外加繁体字显得十分没自信,实际效果基本没戏。越是不行的器材往往强调音色和氛围,避而不谈关键的清晰度和风格类型上的均衡度。音响器材业界本身的共识就垃圾,清晰度指标也不敢标出来作为核心指标,能像数码图像界一样把清晰度量化指标当作核心价值吗?谁也不傻明明知道也根本不敢。反而避实就虚拿出一些没太大关系的充当指标忽悠。因为一共没多大产量基本不摸万,能卖出几百台就美哭在厕所。钱途逼仄生活困难不浑水摸鱼就得饿死,必然没有行业清明可言。
这其实是一种避实就虚就怕核心价值被拿出来明确的不行,只好走左道旁门路线。很多商品领域都是如此。越是垃圾产品,越强调和核心价值无关的杂碎功能和一些外观和各种堆料之类的东西,那就和骗子没太大区别了。因此,很多环境低劣的生存活法,必然产生劣质化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以前的野蛮民族满世界祸害,全都是这样的垃圾环境滋生的群体。所以为什么要孟母三迁主动选择生存环境。因此某些小聪明不是就这点大脑,而是经济基础的限定,反过来把大脑的表现力也给自我限定了。

---------------------------
既然能挖坑,就能填上。
任何问题数量大了总会反映本质规律,尽管模模糊糊。比如器材这种领域再如何遮遮掩掩,但是在大量用户的优选和淘汰的自述之下必有规律。最直接的就是和耳机等级的搭配,能反映出器材的清晰度表现的等级。但就低不就高必有上限。大耳机绝对有清晰度方面的等级划分。一般一千多元的大耳机,用户普遍搭配的器材就能适合这个档次的清晰度,同时也说明这些器材本身的清晰度就不行。这里面就有清晰度指标化和色彩氛围个性化两个泾渭分明的走向评价。很明显拜亚778899系在清晰度方面性价比最高,其它同等价位的森海600系多数用户反映解析方面稍差,氛围浑厚润透。akg-k701是个经典的影视流行声风格,人为抹杀了一些细节以适应电声凝聚的效果需求,也更能适应器材方面的噪声缺陷。至于分辨不出基本风格定位的人,往往避实就虚的强调什么奶油声。这是各人自己的理解力受限问题,而不是器材的客观性效果定位问题。理解力生理上人人都平等,但效果上个人的差异性,就是个人自己生活环境和境遇之下造成的认知视觉盲区。因此任何地方都能看出,理性客观才是透明公正公共核心价值的保证,而感性个性化的本质是一种见不得阳光的附属性的东西。
再往上,基本也是价格带反映清晰度的提升,次旗舰大耳机的价格三千多基本翻倍,但实际效果很可能只有一点提升。更高的解析还有价格再翻倍六千多的旗舰大耳机。再往上还有非系列化的超级万元级大耳。
但有个基本逻辑,末端再如何搞,也不会超越前端给出的范围。最后还是压盘格式限定和决定清晰度的上限。所以不可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末端器材上,还要注意前端的上限。比如解码器再如何也只可能是把片源格式搞好,是什么格式就是什么最高解析清晰度,不可能越过前端被特定格式的清晰度人为拔高。差值拔高的效果通常会牺牲自然度为代价意义不大。因此为什么数码唱片要发展出更大码率的格式,就是要提升清晰度。和数码图像以及显示器类似,只有清晰度的提升才能带来效果更加具有真实性的明显提升。其它任何色彩氛围都是一种色彩和清晰度风格模版,肯定不算核心价值。
最后也不要忘了,更加前端的决定因素就是录音环节。录音头和摆放方面才是决定录音上限天花板的要素。当然记录环节也是一种后端,这方面的清晰度限定也是前端的问题。再到进行市售压盘环节就会进一步限定清晰度上限。唱片拿过来再如何折腾,在清晰度方面也不会超越压盘标准。这就和录音内容一样,一个演绎和曲目的版本录音,肯定不会在器材上被变成另一个演绎。也不会因为器材加银子就能使清晰度提升,最多只能释放一些被不行的器材压制的因素。任何前端限定也都是具有客观性原则,不会被最最后端的人通过想象改变。至于脑放那就肯定是一种更加人为的因素,有没有用也不可能影响绝对的前端指标。最后就是要想提升播放效果,最好就是换更好的片源。
所以人为寄托很大希望也不能超越客观指标,否则拿过来一听就会发现自己被自己或者被别人给忽悠了。这也是缺乏客观性带来的负面问题。越是八卦一大堆的说法,越说明本身的思路就糊涂不清或者是故意模糊。风格不是没用,而不不能当作固定标准来用。固定标准只能用核心量化的指标,其余是可调谐的。比如和音量类似,频段分配的EQ色彩效果都是人为可调谐的,但有些古代标准的器材不提供这些东西那是这个领域自己不行。

大道至简,在很多地方具有唯一衡量标准。越客观的标准越简单。

而越是客观,就越是前端和反映本质。反过来,越是个性化的感觉,越是离开本质的末端的东西。因此为什么大道都是具有往前端追索和属于生成决定后端的要素。后端都要无条件的诚实和忠孝,才能产生和表现信用度,不会发生自刑自虐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 13: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10-1 12:28
学习了!顺祝国庆快乐!
既然您指出了【把自己的情感直接爬在你身上产生压迫感不是等级高的好事】,那么借古典音乐欣赏之题过度发挥、布道太多、甚至夹杂个人主观审美价值高低取向“私货”,难道不是有陷入类似“主观性压迫客观性”的危险?
“客观性原则”明确特指的就是:演奏方式和给听者带来的听音效果。

各种意义和直接的听感不一样。意义本身就是一种附会的东西,并不是声音本身可以直接传达给每个人的直接感受。有些问题很具体,不能演绎。

和其它的附会因素没关系,也不会因为次生的附带问题把原生的核心问题淹没。就好比很多人都喜欢关注万一的蝴蝶翅膀的假设如何如何,就是不考虑九千九百九十的正常核心占比最大。人容易上当汉族药时自己的认识容易走极端,忽视了正常和主流价值,大小也看数据,量化比例的数字就是有的放矢的依据。

任何问题都有前提和范围。客观性的效果,是在描述听者的听音感受基础上的效果对比,而不是别的间接的价值演绎。否则无标题交响曲的价值也不成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 13: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不过,还是那个原则:清者自清。命数都在个人自己身上自己掌握,出门还是要实打实的靠自己生活的。书赠有缘人。

大家交流,主要是看到有值得交流的网友,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为别人劝善。但是否能理解和认可就不必强求,只要有一次观点就算足够的善意。

而很多人的其它不在正常交流范围的意图,那就算了。话不投机半句多。不值得交往的人,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人。就连每天在家附近上街见到的人,都基本不会二次碰面。有些人不尊重自己,就体现在不对缘分表示膜拜。缘分就是佛就是智慧的规律。不敬佛不懂事的人会如何继续糊里巴涂的混下去谁都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 14: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10-1 12:28
学习了!顺祝国庆快乐!在此补充一点不同意见:坛友听音乐大多就图一个爽字,大多数马勒爱好者 ...

好。既然是过节,那就不上网了。观赏电脑去找一些其它乐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2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 14: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没有体系的所谓包子没必要去搞。到处乱搞,无非就是一种难民物质欲无限意识,饿了八辈子投胎以后见到什么都想抓到手里。也不看看是否合适。一般是在病毒时代这种网络低潮时期就不乱玩了,2018年前面那二十年早干什么去了。人家都玩过了,现在才急着赶着个冷的翔抢着吃。形象和智商表现全都不好。

还是按照表演艺术家随时找到来听为好。随着网络带宽越开越大以后随时都能找到的东西会越来越好。不要有灾民心态,先抓到手再说。一般也不听那么多东西,根本没地方放。扯那个蛋干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3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 20: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正言若反。热火朝天时期的行为和思维,和最后成熟期正好相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 22: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尼尔森斯陆续出了布鲁克纳,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录音。

2022年 尼尔森斯 理查施特劳斯作品指挥录音汇编:
[TR24][OF] Gewandhausorchester,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Andris Nelsons -
R.Strauss - 2022,DG -8.97 GB
magnet:?xt=urn:btih:82FFD929FD64607DA503BA5AC68FB2DDC95B0684&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 1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女高音……



世界知名女高音
Kanawa - 卡娜娃  1944





迪·卡娜娃 Dame Kiri Te Kanawa,新西兰女高音歌唱家。1944出生。1970年加入英国皇家歌剧院。
卡娜娃的音色明亮,音质丰润、光滑、清丽、自然而甘美,听来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她的乐感细腻,丰富而敏锐。

卡娜娃出生在新西兰,是当地毛利族原住民。由于家境贫寒,出生后不久便被送人收养。因此她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显露出歌唱天赋。11岁便进入圣玛利学院学习声乐。1965年,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墨尔本太阳》咏叹调比赛中获胜,以所获的奖金进入英国伦敦歌剧中心学习。
1970年加入英国皇家歌剧院,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1971年,在莫扎特创作的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饰演阿尔玛维瓦伯爵夫人。1974年,在威尔第歌剧《奥赛罗》中饰演苔丝德梦娜并因此受到关注;之后,相继出演了《茶花女》《西蒙·博卡涅拉》《卡门》《艺术家的生涯》《玫瑰骑士》等歌剧。另外,她和卡雷拉斯合作演唱的《西区故事》也是这个曲目世界流行的版本。2004年宣布告别歌剧舞台。2008年1月2日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举行独唱音乐会,这是她第一次在中国演出。

- 溢美评价对认识问题无益推销味道较大因此习惯性略过。
- 直接听的效果,卡娜娃的声音平稳稳定有力,具有大气磅礴的感染力,有点瓦格纳女高音的味道。这是核心价值。高音有力度的漂亮,有时候可演唱略带次女高音味道的效果,说明声带宽度很大。但是演唱效果不够灵动。有个问题,本来卡娜娃明显能听出具有花腔天赋,却没有涉猎这个领域的训练,因此表示遗憾。
- 卡娜娃除了演唱古典歌剧,之外也跨界唱音乐剧唱爵士乐。但属于美声跨界下凡,而不是纯跨界上摸美声那种。


(以下精选和经典。其余请个人另外自撸)
(Opera) Great Arias (Donizetti, Bellini, Mozart, Verdi, Puccini - Ileana Cotrub, Placido Domingo, Renata Scotto, Kiri Te Kanawa) - 2008, FLAC  
b0066fae44c79e641382b214c87dfb5495fff6b7

(Classical opera vocal) Mozart - Opera Arias (Kiri Te Kanawa, Colin Davis,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1983, FLAC  
7ef13ab52561902e68bed1c10c64e441d27e330b
(Classical) [CD] Handel - Messiah Arias and Choruses (Kiri Te Kanawa, Anne Gjevang, Chicago Symphony Chorus,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 FLAC  
080492cedb7bddfee895933fe16ba522f0b1d5c0
(Opera , Vocal Music) Kiri Te Kanawa - Verdi & Puccini - 1990, FLAC
3349ab7937b8350802d7d5d23c2c3dbffb7eb89f
(Classic / Vocal) Mozart Concert Arias - Kiri Te Kanawa ( Wiener Kammerorchester, Gyorgy Fischer) - [1981] 1995, FLAC
ec9ee225db3fcdbfd0f187edf2a77c7b664a4416

(opera) Verdi - La Traviata (Kiri Te Kanawa, Alfredo Kraus, Дмитрий Хворостовский, Ольга Бородина - Zubin Mehta 1992) - 2010, FLAC
3a2e5b149bc780b2370e9a4b45f102211fb7508d
(Opera/Vocal) The Best of Placido Domingo, Kiri Te Kanawa, Luciano Pavarotti (6 CD) - 1992, FLAC
5b0a69ef51dbc167a0c3cc2577ff3cff65633bf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6
 楼主| 发表于 2022-10-5 16: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指挥家……



东德指挥家
Kurt Masur - 库特·马祖尔 1927-2015





1927年7月18日出生于波兰,毕业于东德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作曲和指挥。1964年,37岁的马祖尔继他的老师邦加茨之后,接任东德德累斯顿爱乐乐团指挥。20多年来,在他的领导下,乐团重整旗鼓,重攀音乐新峰。1970年还兼任过东德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
库特·马祖尔被《音乐美国》选为“1993年度音乐家”,纽约爱乐乐团被英国《古典音乐》选为“1993年度最佳乐团”大奖。在1998-1996年乐季中,纽约爱乐乐团/马祖尔领衔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和庆祝格什温100岁冥诞的一系列演出活动,歌剧《波吉与贝丝》为压轴节目。

- 还是屏蔽网上杂评。网络海量版本的新时代,以听到的对比效果为准。网评回避了东德统称德国,很容易混淆视听。这样乱搞的话,风格类型的传统阵营就乱了。- 马苏尔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1972年胶木版,听了一下感觉中规中矩稍显呆板。但还不算节拍器指挥家,也不像传统日耳曼系东德指挥家的清瘦。还是能和伯姆的风格靠近的,所以貌似能直接碾压本土东德指挥家。
- 又听了一下1990年Teldac录音的柴交全集,其中柴六第三乐章是快板,能听出激情部分的指挥理解和演绎效果。看来还是可以的,速度上来了有激情。过了十多年发展很大。
- 很多穆特的小协录音,指挥家都是马苏尔。感觉还行。


Beethoven - Symphony No.5 , Kurt Masur - 1975,(LP) FLAC
28b66a359f8cfffecdb180eda414de0453b3ba50

Britten. War Requiem (Kurt Masur) - 2007, FLAC
c68ba113d87aad64c0fc384a252b3fccc915efdd

Tchaikovsky - Symphonies; Piano Concertos; Famous Waltzes (10CD) (FLAC)
766a49d4e506774a5760b1d7dbb98345bc5c755c

[SACD-R][OF] Kurt Masur, 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 - Brahms – Serenades Nos. 1 & 2 - 2007 (Orchestral)
ad75690039d34842e70d6f86549d36c2b69e86f0

[TR24][BR]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Romances (Anne-Sophie Mutter, NYP, Kurt Masur) - 2002/2013
9043259153e081370b20c2a049cd94a0102315b1

Schubert - Rosamunde (Elly Ameling, Kurt Masur, Rundfunkchor Leipzig, 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 FLAC
d0bbecfef10986abf553c61d4caa2eb9282eba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7
发表于 2022-10-5 16: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
jimguo 发表于 2022-10-2 22:10
尼尔森斯陆续出了布鲁克纳,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录音。

2022年 尼尔森斯 理查施特劳斯作品指挥录音汇 ...

多谢J大分享尼尔森斯最新录音,必须的下来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0-5 18: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歌唱家……



苏联女高音
Galina Gorchakova - 戈尔恰科娃 1962




苏联女高音戈尔茶柯娃 ,苏联人民艺术家,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声乐比赛获奖者。出生于苏联音乐世家,1988年毕业在新西伯利亚完音乐学院毕业。后接受著名指挥家捷杰耶夫邀请进入马林斯基剧院,并将她引入了国际舞台。1991年在国际上成名,身影席卷英国皇家剧院、米兰、纽约、旧金山。

- 风格:具有声音力度很大很稳定的御姐美感,有一定小瓦格纳女高音的意思。比较偏古典歌剧风格。控制力较强因此显得灵活不足。


Galina Gorchakova - Italian Opera Arias (Delos SA 3286)(SACD, iso)
ac2465a1bb2f3104e37264691dd30e8cfe724bdb
Galina Gorchakova - Italian Opera Arias, Constantine Orbelian - 2001 [TR24][OF]
70c709313379f48377618787dafdaa38f096144b
Galina Gorchakova - Italian Opera Arias (2001) (FLAC)
e975c854c7549c8ac2e33fc326143d53e0164ea0

Tchaikovsky "The queen of spades" (Galuzin, Gorchakova, Obrazcova, Gergiev) (3CD) - 1999, APE
magnet:?xt=urn:btih:62038F59DF2C913ABD32C0B78E8114AED8B25DF5&tr=
Tchaikovsky - Mazepa (Leiferkus, Gorchakova, Kotcherga, Dyadkova, Larin - Jarvi) (3CD) - 1994, APE  
magnet:?xt=urn:btih:44BAA0E827D60917926A43A67240F7002FD634F3&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5 19: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小提琴家……



拉脱维亚小提琴家
Baiba Skride - 贝芭·丝凯德 1991




贝芭·丝凯德,出生于拉脱维亚的音乐家庭,当今最受瞩目的90后新生代小提琴家之一。
2001年,20岁夺得伊丽莎白女王国际小提琴大赛桂冠。2005年,首张专辑获得德国古典回声奖“最佳青年艺术家”;次年,肖斯塔科维奇与雅那切克小提琴协奏曲专辑摘得古典回声奖“年度音乐会录音”。
贝芭·丝凯德自2004年起在SONY古典唱片旗下发行专辑。在多张录音中包括获得极高评价、与伯明罕市立交响管弦乐团和尼尔森斯录制柴科夫斯基作品。她与钢琴家妹妹劳拉发行了首张二重奏专辑,收录了舒伯特、贝多芬与拉威尔的作品。也发行了个人小提琴独奏专辑,演奏易沙意、巴尔托克与巴赫的作品。以及2张协奏曲专辑,演奏莫札特、舒伯特、米歇尔.海顿、萧斯塔科维奇,与雅纳捷克等作曲家的作品。

- 听感:有一种力度饱满之美。是当今小提琴界难得的新生代演奏家。


Bach, Ysaye, Bartok - Baiba Skride (Sony Classical - SK 92938, 2004 DE)(SACD-ISO 2.0)
7d750f371211a6d9669ba622418bc0251259a9be

Baiba Skride & Lauma Skride - Violin Sonatas & Pieces (2016, Orfeo)
d43f451719c29a7ce01684b2e2275e768e7e0cac
Baiba Skride & Lauma Skride - Violin Sonatas & Pieces - 2016 [24-48]
c7ab9b25d92540e93cfb5cc99fb1c9ebd716ec14

Baiba Skride - American Concertos - 2018 [24-96]
99b2db0cdc33f4734eb2f47628c109ca25c14e26

[TR24][OF] Heino Eller - Violin Concerto; Fantasy; Symphonic Legend; Symphony No. 2 - Baiba Skride, Estonian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Olari Elts - 2018, (24-96)
2ea19f59f10ff96e093f9cec304c15dc7070926f  
(Classical) Heino Eller - Violin Concerto; Fantasy; Symphonic Legend; Symphony No.2 (Baiba Skride, Estonian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Olari Elts) - 2018, (FLAC)
c69534c8d65b6b8846e9eec7320a7c25400189c3

Baiba Skride, WDR Sinfonieorchester Köln & Eivind Aadland - Bartók- Works for Violin & Orchestra (2019) [24-48]
0aa9cbafd888f61ae0eff316cff3ca4d58e71c7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0
发表于 2022-10-5 19: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10-5 20:09 编辑

葱丝和胖葱的老乡(波罗的海三小国相当牛逼,人口质量极高,秘诀在于日耳曼和斯拉夫文明的交汇区,类似于安徽人才执牛耳的原理)。我很喜欢,尤其是勃小协力度秒杀杨天娲Naxos版,巴赫恰空独奏也能体现其技术水平一流甚至略胜希拉里哈恩一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0 08: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