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comuge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静电市场的一点看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5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

动圈技术近年发展给人一种迟缓的感觉
,动圈烧到顶的人近几年越来越多,静电市场潜力不小。
设立静电新区,很有必要。昨天也正好是我入第一个stax,祝贺一下。作为静电新手,对静电的未来发展谈点看法。

对耳机厂商,hifi耳机利润主要来源的应该是2000价位附近的中档机而非顶级机,相机市场也是如此,很难想象现有耳机厂商仅靠高档机能够生存,个人认为stax的运营困境根本上源于产品线上相对中低价位的缺失。
纵观国际耳机市场,目前最成功的beats,纯靠外观设计,几乎独占了中低端市场。感觉AKG是目前效仿beats最成功的,也是烧友眼中传统厂商里堕落最厉害的。在对外观功能和音质的取向上,beats和stax是两个极端,stax的不妥协令人尊敬,也是广大烧友之福。
静电在便携上有先天缺陷,进专业监听市场也不太可能,但从成本上降低静电门槛是能做到的,如果推出sr-40这一级别的2000元静电,和同价位经典动圈和动板pk,发挥静电声音细腻的优势。以stax的口碑和实力,只要设计合理,不会存在消费者不买账的问题。有人会担心推出低端产品影响stax品牌的高端形象,但我看这在耳机市场不是问题。
另外,原先的换能器(energizer)设计应该有市场,就像通过镜头接环接其他厂的镜头。对于已有动圈系统的玩家,用这个东西可以大大降低入静电系统的成本
“耳机的世界是静电的”,希望有朝一日不只是烧友这样认为。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quote]引用第3楼angelmzz于2013-07-26 12:57发表的 :
本来就有这个生产线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quote]引用第4楼stax中国于2013-07-26 17:08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之所以发这个帖子,源于最近的使用体验。我第一个静电是最近偶然入的sr-x mk3,stax70年代的旗舰,压耳,也是手头最老的耳机,据说在当时是世界最好耳机。通过srd7接dacmin的RCA,出来的声音和大家公认的静电声特点一致:细腻,通透,高解析,这几点上比pk认为听感接近静电的hd560高一档。没想到的是,这货低频有质有量,至少不弱于hd560,并没有静电容易存在的低频不足的问题,是一只三频均衡延伸良好的耳机,听流行相当不错。对于我这样的中烧,这个配置性价比很不错了,由此想到静电在耳机中端市场的潜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引用第11楼angelmzz于2013-07-28 11:04发表的 :

静电因为加工难度是不可能做太低端的,大部分步骤都是手作,成品率又比较低,做四五百价位的头戴只有亏钱,而头戴最低端耳机加耳放4000内可以搞定,还没有HD650加个山寨放贵。但是这价位静电优缺点还是很明显的,喜欢的特别喜欢,不喜欢的没什么感觉,但是歌德和铁三角声音我也不觉得是人见人爱,所以没必要总拿静电说事,国内对静电了解的人还是太少了,比如你这样自认以为有了解的实际连基本产品线都不知道。之前又没试听机会,现在在实体店有试听的情况下接受人群肯定是越来越大的,毕竟静电在对于某些人的听音取向来说优势明显的很。剩下的只是时间和推广问题。

我只是静电入门,从产品角度,我讨论的出发点是:
1.顶级耳机是静电的,从而有通过降低成本下放技术的条件。
2.静电有无法为动圈取代的自身的特色,从而有存在的必要。

从市场角度,我的出发点是:
1.如果只靠容量有限的高端市场,任何耳机厂商都是很难做到稳定盈利和良好发展的。令烧友失望的是,目前看,最成功的公司是低端市场做得最好的,市场潜力最大的也在中低端。
原来那么多做静电的厂家,现在只剩stax一家还在继续开发,能说明静电本身的一些问题,和中低端市场以及专业市场的失败直接相关。
2.当前的耳机市场是一个迅速扩大的市场,耳机厂商面临新的机遇,以前走不通的路不代表以后也走不通。
3.收购后,stax在降低成本方面具备有利条件,比森海等所有厂商又有优势。
说道降低成本,中国人是最在行的,我想到akg当年降低240系列成本的案例,反应出技术发展过程中成本和品质妥协的过程。Grado也是美国人手工组装的吧。
对于公司和厂家,如果不满足于仅仅树立高端品牌形象的话,新形势下中低端静电的开发,这是一个很有考虑价值的问题。
引用第21楼angelmzz于2013-07-29 12:05发表的 :

流程几乎都是手作的,流水线也得是手做,振膜两边的防尘膜的褶皱都是用手搓出来的,日本人工那么高,除非老头到中国来花个几年时间培训成百个学徒,要不然产能怎么搞都那样...就是到中国培训成本也够高的了,就算成功了,也伴随大量返修和更低的合格率问题。没听过黑静电的确实不少,还有不少听一耳朵2050就说静电整个低频不行的。怕电死的就不说了=。=初中物理都还给老师了。

学习了。

我认为只要培育出市场,静电成本降下来不是问题,至于和动圈在成本上的比较竞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制造流程,材料,市场容量,产量等问题。至于能不能在相同成本和价格的情况下,争取相当比例的潜在用户用耳朵把票投给静电,我只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静电面临的一个比较尴尬的现实是玩静电的多是老烧,而静电的中低端往往满足不了老烧的要求,所以我们很少看到坛子上讨论静电中低端的话题。这是市场开发面临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13 18: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