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51|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养成听音观,去分辨声音好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5-21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我算是萌新,但是也不太算吧。
我入坑算是比较久了,13年高中的时候,就买了第一个算是入门的耳机,创新ie3。那时候刚入坑,也没啥感觉,并不知道还要搭配前端解码之类的, 所以前端使用的是三星note2,这东西,挺垃圾的说实话,当时就是因为原装耳机声音一片糊,才买的ie3。
但是用了没多久,ie3就丢了,去网吧的时候仍在了桌子上忘记拿走,当时对耳机依赖还挺大的,看着毒文,就盲狙了第二条塞子pfe012。结果买回来听了两天,二手出了,当时听到的感觉就觉得,干巴巴的,又有一点刺耳,完全没有低音,一点氛围都没有。
卖掉转头又入了一个ie3,这时候为了好看,买了个ipod nano7,当时没感觉跟手机推有啥感觉,估计是素质不咋样。
然后读大学之后,也是看着大家吹,就买了个msr7,这时候前端是ip6s,因为nano7同步歌太反人类了,还有反人类的itunes,到手之后仔细听了下,嗯中高频饱满一点,低频多了一点点,下潜好了一点点。
到了这一步我就没有再继续玩了,大家到这里也就看出来了,我买的塞子全部都是偏中上频的,所谓的女毒塞,因为我个人是70%都在听女声,25%听一些钢琴曲和纯音乐,5%听一些男声。
最近无意间去了一次sony store,听了听塞子,突然又想把这边捡起来玩一玩,然后搞了个m11pro,昨天晚上听到挺晚的,为了对比,我还把我自己的nano7给翻出来了。
手上的塞子有:创新air(是air,那条ie3又丢了),苹果的EarPods,苹果的AirPods Pro,MSR7,以及找同事借的n3ap。
前端:m11 pro,iphone xs max,MBP。
反复听了之后,只有前端播放器挺明显的,nano7因为推力原因,带msr7放出来的歌干瘪瘪的,三频糊在一起,特别是低频都快完全没了,用m11 pro来放就丰满了许多。但是想论证网上的结论,似乎并不太成立,例如我的msr7是换了索尼1a的升级线的,前端使用m11 pro,反复换原装线和升级线,并没有觉得低频有多大的区别。
对于各位说的听感中,低频的量我是可以很直观的感觉到,解析度相对也比较好理解,但是什么声场,什么密度,什么高频延伸等等参数,字面上好理解,从听感上来说却并不好感受到。
我现在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木耳朵,如果我想直观的感受到各位说的术语,以及对于中低高频多少有一个相对标准的理解和判断,该如何去培养自己的耳朵和听音观。
(程序员表示这个主观东西好难量化呀
2
 楼主| 发表于 2020-5-21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过马路小心 发表于 2020-5-21 17:26
自己听着舒服就行了,论坛都是文学家,一丁点差别给你说成天大的提升。
耳机才是区别最大的部分,除非整个 ...

是的,大文学家倒是真的,很多人说msr7换1a升级线,低频一耳朵区别,我是真的没听出来一耳朵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0-5-21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nosounds 发表于 2020-5-21 17:52
声音的特点是可以比出来的,比如你用air和airpods pro可以对比谁的泛音更多

但是所谓正确,这个哪有绝对 ...

是的,这个可以理解,并不是追求绝对的正确,本来这就是个很主观的东西,但是大多数人认可之后,相对来说就是个标准了,每个人都会尽量去符合这个标准,但是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主观意见的,这就好像显示器的色彩,srgb色域作为标准,有的显示器色彩容积能达到100%以上,但是实际覆盖可能只有90%,那么多出来的就是他偏差的部分,并不在这个标准内。类比这边就是,低中高频都有一个相对合适的范围,但是个人喜好,听力的不同导致的,对每个频段的接受能力不同。
其次,不同频段的声音的大小,这种东西虽然在每个人那里是不同的标准,但是在一个人那儿,相对来说除开变量,应该是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标准的。
所以我想了解的就是这个相对来说被大家认可的标准以及如何拥有对自己听到的声音具有主观判断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0-5-21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本帖最后由 Kiryu 于 2020-5-21 18:19 编辑
nosounds 发表于 2020-5-21 17:52
声音的特点是可以比出来的,比如你用air和airpods pro可以对比谁的泛音更多

但是所谓正确,这个哪有绝对 ...

声音特点的话,听肯定是可以听出来,不过知识匮乏,有时候听出来了可能会不知道是什么,然后忽略掉。
其次谢谢建议,但是接触乐器还是比较难的,因为搞it,疯狂加班,没时间去系统的了解这些了,有时间听听现场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5-21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sven 发表于 2020-5-21 18:07
设备是为了音乐和听音观服务的,而不是相反,应当让设备来符合你的听音观,而不是相反。

这个观点是对的,音乐设备是为了听歌,但是根据我的观察以及偏见,目前的hifi界,真的为了音乐去烧的比较少,倒是挺多的人为了体验不同的声音刻意的去接触某些声音,我对此并不反感,也是在做这个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3 16: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