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oaierji6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DSD和PCM的争吵可以停了吗!!!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0-10-1 11: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西省
gusijia 发表于 2020-9-29 21:41
高码率以及dsd64.128.256最大的瓶颈是人的耳朵,但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的,论坛上不少发烧友已经打破人类的 ...

没错,就算技术进步再快,人耳的进化是缓慢的

音响技术早已超越人耳听力极限,所以40年前的古董音响照样能听且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0-10-1 17: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bam_jskm 发表于 2020-9-29 17:15
我也喜欢dsd,但是我听金属乐的就没见过

当然也是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0-10-1 17: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徐汇区
dsd可以说基本不听的,在r2r下面只听pcm.  Pcm和dsd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编码调制方式,采样率不可以直接比较,凡是说dsd因为码率高所以好听的就是小白。dsd和pcm在音质方面主要看的是解码,大多数sdm解码内部工作在升频到多bit dsd的状态,所以这里的dsd并不是更高级,而是降了解码的成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0-10-1 19: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不停的掀起争吵,有意思吗?
从源头开始的DSD没有嘛?那么pentatone,channel classic 的新录音怎么来的?exton的新录音怎么来的?
如果您不是地球的,算我没说。
多次不停地贬低SACD,又拿不出实际的证据,自己的论据错误百出。
存在即合理,不应自己不喜欢就不停贬低。如果是要哗众取宠的话,算我没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0-10-1 21: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市

不喜欢乐队等于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0-10-2 09: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韶关市
听流行曲找到最高的还不是FLAC  44.1kHz/24bi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0-10-2 09: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
呵呵,无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0-10-2 16: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我不知道楼主为DSD花了多少钱 如果只是弄几个网盘下载 没资格说圈钱
如果真的买了不少SACD或者DSD正版音乐文件 还得出只是圈钱 那我也无话可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0-10-2 18: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吉林省辽源市
根本就没有人在吵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0-10-3 00: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0-10-3 00:36 编辑

兄弟,看DSD还是PCM之间的争战,你应该从时间线上来看。说白了,搞不清楚来龙去脉,就没啥可争的。
大体上是
PCM(16/44.1khz的时代,顶多有20bit/48khz但根本没有通用介质来存)
——>DSD(16/176.4等效数据量。DSD和PCM之间,一直存在简单的整倍数转换对应关系,谁觉得这两种格式不是用加减乘除就互转的,谁就是没读过SACD标准的,当然也可能小学没毕业不会四则运算。说白了,根本就不知道DSD仨字咋写还瞎BB的人)
——>高格式PCM/DXD和高倍数DSD并驾齐驱。
我大概写的这三部曲,够明白了吧??!!
我再提示一点:2000年SACD即DSD发布之时,无论碟片,还是用户可下载的文件,大都是16/44.1水平。或者是那些用所谓高格式母带处理后依然压至16/44.1的。而DSD对应PCM的数据量,为16/176.4。我再多说一句,真正好的,经典的录音,自然还大都是16/44.1,母带能到48不错了,而2000年,DSD64,就是176.4水平了。数学上看,就这样。
至于信号处理角度看1bit Delta-sigma调制的问题……抱歉我觉得楼主即没有提,他截至目前为止,对此也一点认识都没有。因此就先不谈了。其实DSD所谓的硬伤是在这里。然而,这个硬伤也是所谓的,学界当年争论了很久(主要是正义的学者和利益相关的飞利浦工程师,具体可以去搜搜AES上相关论文)。当然,最后的结论,从来不认为PCM调制一定比delta-sigma调制差,而实际焦点都在于是用1bit delta-sigma,还是多bit delta-sigma(因此,也请某些人不要再吹PCM了)。而这个问题目前也解决了。目前的DAC,除了那些R2R土炮和古董外,即便解码PCM,也都是用多bit delta-sigma调制方式(如dcs的ring dac为5bit delta-sigma。其实dcs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当时几家做DAC芯片的大厂反而都在吃shi。这点上dcs确实是祖宗。有些人至今总觉得dcs是R2R……我也是醉了,为啥看到电阻就一定想到R2R?他就不能是做DEM的,或者构成输出滤波的么?愚昧!)。很多人居然还觉得这是DSD转PCM,就这基础我也真是醉了。真正DSD要转PCM的DAC,我认为目前也就R2R了。为啥?因为“古老”。
最后我多说一点,如果你把新晋录音也算上的话,那么我估计原生DSD最高可以到256的,而不只是SACD对应的64——目前支持DSD的录音设备和DAW能原生处理最高就是到DSD256。不信的话,Merging,Mytek,dcs这几家做DSD录音的厂子了解一下。
再不明白,我建议你直接删号退坛(要么闭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0-10-3 01: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fenk 发表于 2020-10-3 00:10
兄弟,看DSD还是PCM之间的争战,你应该从时间线上来看。说白了,搞不清楚来龙去脉,就没啥可争的。
大体上 ...

我在使用HQPlayer和Qutest解码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原始文件是PCM的话,升频到PCM就很好听,但升频到DSD就感觉声场和动态变小,细节似乎也有所缺失;而如果原始文件是DSD的话,升频到DSD就很好听,但转换成到PCM输出的话,音质听起来也是劣化的效果。

这个现象如果不是我的错觉的话,应该怎么解释才合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0-10-3 21: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0-10-3 21:02 编辑
boxerlc 发表于 2020-10-3 01:23
我在使用HQPlayer和Qutest解码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原始文件是PCM的话,升频到PCM就很好听,但升频到DSD ...

没啥解释,你这个问题,有四个变量,HQ做PCM升频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这是个黑盒,至少你也没看过代码;还有就是HQ升DSD是怎么处理的。还有就是你和弦解码在处理这两种文件的时候水平各怎么样……编解码这个事情就真不止四则运算了,主要是你不知道厂商在干什么(我可以告诉你,我是忠实还原,然后我用了一大堆滤波器甚至是响度均衡控制,其实如果做后者的话,前面滤波器微调都没啥大用了。你见过音响展上有些老油条展商,每次换碟都手轻轻碰下音量旋钮吧,实际上音量不同在主管听感看来,不仅仅是音量大小不同。一般都会意味着三频平衡度甚至走向的不同,这是欺骗人耳一个很好的办法。抱歉扯远了啊。我只是举个例子,而且还是个很low的例子。当然,不管多Low,这招老烧也不敢保证一定不中招)。主观听感只能告诉你,这套系统,这套组合的整体效果如何。主观听感无法告诉你的是,问题在哪。从文件格式,到最终听感,你觉得整个过程有多少是透明的,还是说,基本全是黑箱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0-10-3 22: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fenk 发表于 2020-10-3 21:00
没啥解释,你这个问题,有四个变量,HQ做PCM升频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这是个黑盒,至少你也没看过代码; ...

正常来说碟片的原始gain大多都不统一吧。每次换碟片时都调一下音量不正是为了统一一下声压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0-10-3 22: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fenk 发表于 2020-10-3 21:00
没啥解释,你这个问题,有四个变量,HQ做PCM升频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这是个黑盒,至少你也没看过代码; ...

Fair enoug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0-10-4 13: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20-10-4 13:51 编辑

技术啥的,我不懂。
冷暖自知的事,没碰到更好的之前,当然是吃自己喜欢的咯。

下图,音频码率,200多兆每秒,我是不是听到的,已经是金牌码率了?一首歌算下来,22个G。

顺便,我觉得aac其实很厉害的,干净呀。

200多兆每秒 音频.png (114.16 KB, 下载次数: 60)

音频码率 是假的吗

音频码率 是假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0-10-4 13: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fenk 发表于 2020-10-3 00:10
兄弟,看DSD还是PCM之间的争战,你应该从时间线上来看。说白了,搞不清楚来龙去脉,就没啥可争的。
大体上 ...



看你这么难受。还是把最后一句话,留给你自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0-10-4 15: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zhang880 发表于 2020-10-3 22:14
正常来说碟片的原始gain大多都不统一吧。每次换碟片时都调一下音量不正是为了统一一下声压么。

那如果是电平差不多的两张碟,微调一下呢?有奇效哦。实际上我想说,遇到声音虚弱无力细节少的时候,我也是靠无脑调大音量来麻痹自己的。实际上有时候就是表现不佳。你可以回避这个问题,不听,不谈,但无法替器材开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0-10-4 16: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0-10-4 16:07 编辑
q6_6per 发表于 2020-10-4 13:38
技术啥的,我不懂。
冷暖自知的事,没碰到更好的之前,当然是吃自己喜欢的咯。

心理声学这个东西嘛。让你美滋滋,暖洋洋,可以不靠提高码率,而是改变算法的。算法是啥?打个比方,让你觉得好吃,不一定要提高食材品质。但如果改变做法的话,无论是食材发霉(比如肯德基那种高温油炸去霉,当然这不是官方标准程序,而是个别加盟店黑心店长私下的手段)还是味道发臭(咱们南方那些重口味的鱼是怎么来的?最初都是穷屌舍不得扔掉腐败的食材而想出的料理),都可以遮掉。
但通常情况下,算法的研制绝对比简单提高码率,付出的成本要大得多(至少要付出高智商的代价吧,需要的技术成本就不一样)。因此人们总是有足够的带宽了,就无脑提高一下码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7 21: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