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乐町

《猫咪的睡睡念》 -浅谈HIFI系统的听感与观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2 0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省秦皇岛市
写的挺好,就是95%※※看不懂,也许这就是大神的特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lz是个艺术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1: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市
不明觉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宿迁市
有点长,大概看了看,后面对“骗局”的描述很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1: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太长不看,把线卷成这样子,高频怕是不大好吧,都成低通滤波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乐町 发表于 2020-12-21 22:53
您可以读读这两段

说指标高,声音像白开水,其实还是没有烧明白,指标和听感其实是高度一致的,指标越高,必然听感越好,指标高,听感不好,那肯定是假指标。指标不是只有厂家标注的那些,很多更重要的指标,厂家没有做好的,厂家都不会说的,例如,瞬态失真、瞬态互调失真、音染造成的透明度的下降等等,厂家都没有具体的指标公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wzchen 发表于 2020-12-21 22:15
只是还原的程度好坏不同而已,说再创作,请问,再创作出了什么内容?一套系统,出来的声音,99.9%是还原 ...

说下我的想法
任何器材 都只能说是对歌曲尽量的还原 或者说是制造者认为的“还原” 换个视角 也可以说对歌曲进行了一定的“再创作” 我可以这样问你 一百副耳机 你会听出多少种不一样的感觉?  再加上不一样耳放和解码的搭配 又会听出多少种不一样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文章很棒 有机会一定读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处理器 发表于 2020-12-21 23:12
0.1%失真?也可以是天差地别啊,同一套系统,放在客厅和卧室听都不一样吧,说到底信噪比、失真这些参数概 ...

这种差别是失真造成的,而且属于随机差别,和再创作没有什么关系。比如,音乐信号经过放大器后结果产生了本底噪音,难道这个噪音就是器材制造者的再创作?另外,不要把再创作,甚至艺术再创作理解的太简单,例如,用了一条音染比较重的线,结果系统声音就带上了某种味道,于是有些人就认为这就是对声音的再创作,有的甚至抬高到什么对音乐的艺术再加工,非常可笑的。艺术再创作就这么不值钱?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买同样的一条线放在系统中,让系统声音带有某种音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12-22 03:15 编辑
末永く 发表于 2020-12-22 02:47
说下我的想法
任何器材 都只能说是对歌曲尽量的还原 或者说是制造者认为的“还原” 换个视角 也可以说对 ...

你一定要把拷贝走样说成是再创作我也没有办法,请记住,再创作一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升华和提高,才能称之为再创作,音响回放从头到尾都是在劣化信号,何来再创作之说。如果说是对回放的音乐作再创作,不管是录音师、器材制造者,还是发烧友恐怕都没有这个资格,因为没有人敢说我对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进行了再创作。如果说是对回放的声音作再创作,更是莫名其妙,比如,我用调音台,把音乐中的高音切除了,就算是对声音作了再创作?如果这都不算,那让声音带上某种音染,或者混一点、糊一点又算什么再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8: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虽然没看懂,还是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9: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西城区
wzchen 发表于 2020-12-22 03:02
你一定要把拷贝走样说成是再创作我也没有办法,请记住,再创作一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升华和提 ...

每对音箱、耳机都是细心调教出来的,很多手段都会改变声音,改变线圈、电容、电感。更换电源,不仅是发烧线材,从a房间到b房间,加一点吸音、漫反射、扩散板处理,声音就改变很大,这些都没改变参数。

所谓0.1%失真只是体现频率和响度差别,声音显然不是就是这两个因素组成,仪器测量的是直达声,而真正聆听hifi系统的低频是弥漫在空气中的低频,要与环境有反射、扩散,你把音箱放在空阔的地方好听吗,又或者放到消音室,测量器材的的地方,全是直达声声音也不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省龙岩市
哇塞太多了,看不完,估计内容是真的用心了,但是你的造型实在是,个人还是喜欢简洁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9: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西城区
wzchen 发表于 2020-12-22 03:02
你一定要把拷贝走样说成是再创作我也没有办法,请记住,再创作一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升华和提 ...

不是糊一点、混响多一点的问题,hifi系统影响声音的环节太多了,看你怎么折腾,只看参数指标也是一个阶段,只是比较初级。

1万块的小提琴和十几万的琴主要差别在哪儿?主要是就音色,指标参数差别都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9: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
佩服,但不敢看啊,眼睛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一篇梦呓 其实也不必与他人言说 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11: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处理器 发表于 2020-12-22 09:10
不是糊一点、混响多一点的问题,hifi系统影响声音的环节太多了,看你怎么折腾,只看参数指标也是一个阶段 ...

把我想说的说了 改变声音的方式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写的真好,而且是真正的理论结合实践。

在坛子里看到多次讨论HiFi电源线的作用,楼主的理论分析结合实践佐证最令我信服。

另外,这段也非常认可:
“调音这种心理学问题,可能真和某些怪现象有着一定联系。你是靠嗓子吃饭的职业唱手,唱首唱着唱着你哑了,于是你火了。靠技术吃饭的演奏家,弹着弹着你老了,弹错音了,人家说你得道了。我想这可能就是对“调音”最好的诠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省
顶楼主,辛苦了!
这是一篇重量级的、专业级的有关HI-FI音响论文。
拜读者也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2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韶关市
个人建议最后那个光电转换除非是需要超远距离传输,不然就用5V交换机加线电供电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19 07: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