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98|回复: 0

【转载】理想主义者的执念——凯音C9测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珠海市
以下文章来源于耳机吧羊驼 作者 耳机吧羊驼

甚至早在去年在看老梁发布C9的直播时,我就已经想好了这篇测评的标题。
对于一个做了多年台机起家的品牌,即使顺应市场导向做了很多便携随身产品,但骨子里还是有对无拘无束空间的怀念。尤其是做到旗舰级随身播放器这个级别,N8在研发的过程中有多少次因为体积限制不得不放弃一些能够提升声音表现的设计,从老梁在直播时幽怨的语气当中都能感受到几分。而对于他这样一个骨子里还是挺“勥”的人来说,没得到的玩具,哪怕拖一阵子,也总得想办法拿到。所以,突破便携性对体积的限制,去除触屏和解码电路对电池和空间的占用,做一个初心版的随身旗舰级声音出来,这份执念,应该是在N8研发中的不断取舍之时,就已经日益深重了
再看C9的定位,从声音角度讲一定是高于N8的,也是高于目前所有随身播放器的,但是由于C9自身便携耳放的属性,受众范围一定不会太大,除了服务追求极致的顶级随身用户以外,应该说更多的是一个凯音展示自身听音审美取向和展示自身声音调校功底的产品,带有一定的炫技成分,让人听到凯音在随身上想做出一个什么样的声音来。
1.jpg
所以今天这篇测评,我们就纯粹来说说声音。
在具体说C9之前,我想先讲一个声音驱动性的问题。其实大家应该也都能够感觉到,厂家往往在发布自己的耳塞型号的时候,是比较讳言其驱动性的,一般都会讲自己的产品对驱动力需求不高,很容易出好声。而我们在做测评的时候,对于“能推”的标准也不会太高,只要感觉不局促,不粘滞,声音整体完整性OK就算能够推动了。然而能够推动和完全推好是两个概念,目前多数顶级耳塞用户在寻找前端时更注重风格适配,只要是搭配了旗舰级别的播放器,我们一般就会满足于耳塞当下的表现,很少会过于深究其潜力上限在何处。
然而一般来说,高品质的动圈单元和多单元动铁都是有着比较大的声音潜力的,但是由于开头说过的便携播放器的局限性,即使是旗舰级播放器,也不能保证其放大电路能够最大限度的传递自身的信息量,也不能保证在推力和控制力两方面都能够最大程度上完全驱动好一只耳塞(甚至不一定是顶级耳塞)。
2.jpg
尤其是控制力方面,往往我们听到一只耳塞随着推力加大开始变得糙和刺,就认为是到了驱动的极限,但是在更高控制力的前端下,同一只耳塞却可以承受住更大的推力来发挥更加充分的实力,这其实也就是C9存在的意义。C9平衡口32欧的输出最大是2600mW,大概是目前旗舰前端普遍水准的一倍半左右,然而很多在旗舰前端上听起来有些吃不住劲的旗舰耳塞,在C9下依然发挥稳定,没有任何劣化的倾向。在这次测评当中,很多我自认为之前在旗舰前端上已经被充分发掘了的耳塞,却在C9的驱动下发出了明显更高水平的声音,场面更开阔,声音更鲜活,结像更饱满等等。
所以,虽然不能打包票说C9可以将所有耳塞都驱动到极致,但它一定是一个从设计上(相对台机)更偏向于驱动耳塞,并且能让耳塞发挥出更接近最高水平的一台随身设备。
3.jpg
说说今天声音测试使用的器材吧:海贝R8+C9的基友套餐,对录线方面主要是原配的4.4平衡对录线,另外还会补充说一说其他线材对声音的影响。耳机方面,因为C9还是定位随身,所以还是以塞子为主,有目前我自己的耳塞No.1小Y,有以难推著称的Softears RS10定制,另外还有会EXK、禅等一般认为潜力会比较大的动圈耳塞,有些老塞子我可能也会在测试的过程中随机翻出来试试效果,反正最近搬家刚整理过。头戴方面则会用到我比较喜欢的日常头戴拜亚T90,有一定推力需求且声音中正的一只拜雅次旗舰头戴,老古董CD3000也会出来卖个萌感受下效果。
C9的模式有很多种,都测试一遍太繁琐也看不过来,测评会重点放在纯甲类放大下电子管和晶体管的声音对比,其他模式和各档推力下的声音表现会简单说说变化,大家也可以自己尝试搭配。
4.jpg
先说电子管。C9的声音从三频质量上来说其实已经超越了一般随身播放器的先天限制,在细节清晰度和完整性上有质的提升,且不太能挑出某个方面不够到位的问题,也不会有对于某些频段的过分偏向,简单分开三频说说风格走向。
首先低频,下潜非常到位,量感适中略偏多一点,比较蓬松,凝聚度没有预期的强,不是以力取胜的耳放常见的那种硬邦邦的低频风格,回收速度并不快,比较适中,但是尝试了一些对低频有很高要求的金属和摇滚后发现,得益于C9出色的低频质量和控制力,即使是非常快节奏的低频也不会有明显的拖沓和混杂,收束的非常好。
人声部分凯音的电子管从来不会让人失望,虽然整体风格比N8更中性和“正确”,但是饱满度依然非常强,厚度非常足,即使在人声容易被遮掩的金属和摇滚乐中,主唱的人声也不会被淹没。而到了人声流行当中,优势就更加明显,女声是略带一点点染色的(和线材有关系,下文细说),略带甜味但不妖艳的感觉,且齿音控制很到位。男声则是凝聚厚实富有磁性,口型清晰度极高,层次分明发声部位定位清晰准确,这是C9相对旗舰播放器最体现优势的地方
5.jpg
高频整体非常柔和细腻,略带一点光华感,但并不刺激。通透度和向上的延伸都是顶级,乐器的结像清晰度极高,泛音也非常自然且丰富。C9相对于便携播放器在声音上的优势在高频部分其实反映的比较明显,在器乐回放中会有明显更丰富的细节和更立体清晰的形象,这些信息量在旗舰播放器中会受到自身放大电路水平的制约,不能尽量多的传递出来,C9的放大电路在这方面有着绝对的先天优势。而正是这些信息量的准确充分传递,才使得C9的声音鲜活度和结像饱满度明显超越旗舰播放器。
另外一个C9有着绝对先天优势就是声场。耳塞在充分控制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推力,其声场表现的提升是很自然的。首先在声场规模上,Project Y的声场在旗舰级播放器上也并不会非常开阔,在顶级耳塞当中只属于中规中矩,然而插上C9之后,整个声场一下子变得宏大而立体,达到了耳塞当中的顶级规模,提升非常立竿见影,也让人不禁有些期待,如果是连接顶级耳塞当中声场极其出色的那几条,又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除了声场规模之外,C9对便携播放器的提升还在于充分发挥解析力带来的丝丝分明的层次感和排列清晰的准确定位,再加上本身很强调烘托感的低频风格,古典大编制的回放效果也是随身播放器无法比拟的。
6.jpg
以上听感是来自于电子管高推力档,接下来我们将档位切换至晶体管。这次凯音C9我非常欣赏的一点是电子管也保持了足够的“正确性”,切换到晶体管并不会有像N8甚至N3Pro那样大的音色改变。毕竟作为顶级随身前端,声音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参考性的。在音色基本保持一只的同时,晶体管的C9在高低两端的质量上有所提升,低频泛音有所减少质感有提升,高频则感受更明显一些,因为晶体管模式下C9变得更加通透,高频的延伸感有明显提升,人声味道也更靠向中性,但是柔和细腻度还是保持着原有水平,不会有任何糙和硬的感觉出现。总体来说,晶体管模式下的C9,更冷静也更准确,对于像我这样欣赏客观还原真实音色的烧友来说,甚至比电子管还要更加合意。
7.jpg
综上,从声音各方面的硬实力来看,C9相对于先天受限的随身播放器,应该说已经不属于同一层级上的声音,也已经超越了评价三频质量优劣的阶段,那么如果再上升一个层级,像一套顶级HiFi系统那样观察C9提供的声音,有哪些可以说一说的呢?。
首先说信息量,从我对三频风格的描述当中你可能也已经看出,C9带来的提升是全方位的均衡提升,但从声音风格上来说(尤其是电子管)并不激烈和强硬,虽然从音色上讲相对N8和N3Pro的电子管音色要结实和中正了很多,但依然不会是一耳朵很坚硬和虚张声势的声音,这体现了凯音的调音审美水平,所以不要因为C9的体型和输出数据而对声音风格有先入为主的错误预期,这样一台以准确提升声音细节为目标的顶级随身设备,需要仔细认真的体会和对比。
就像是面对同一处风景,同一个摄影师用入门级相机拍一张照片A,放到修图软件里大幅提升对比度饱和度锐度等等之后得到一张照片A+,再用顶级单反再拍一张照片B。如果你在手机上同时看到这三张照片,A+一定是最抢眼的,然而从本质上他并没有给你比A更多的真实还原(甚至还有了更多的修饰和涂抹),反倒是需要细细对比与A之间差别的B,是给了你更多细节还原的一张照片。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C9,现在很多顶级器材,不光是耳塞,也有些七位数的音箱系统,乍听非常大动态高素质,声音的调校倾向于激烈抓耳和气势磅礴,但是声音的自然感和鲜活度都被忽略了。从这样的系统中听到的声音没有身体的共鸣只剩下了共振,听起来都是一耳朵强,在展会或者其他试听当中很容易出彩获得好的评价,但仔细品味就能发现其外强中干,和真正具有丰富声音信息量和均衡调音的器材,优劣对比会非常明显。
8.jpg
其次我想说的是线材搭配。HIFi圈的俗话叫多个香炉多只鬼,C9作为耳放,它与音源的连接是要通过外接线材而非机内线,所以这个外接线材对声音的影响就极为明显,不可忽略。就比如用4.4原对录线连接C9和R8,以顶级随身系统的要求看,其实能够感觉到整体有一点点的躁动,安定感略欠一点,能量整体略微向上浮了一点点。
另外,PY本身的声音是比较沉稳的,但在使用原对录线连接C9时低频就会有点蓬松,没有在其他前端上听到的凝聚,本来以为是C9平衡口高推力档下PY有点吃不住劲,后来考虑对凯音调音审美的信任,觉得有可能是随机附送的线材限于成本,可能会成为顶级系统中的那一块短板。
果然,更换了一条对录线(为了试听条件一致性我在测评中用的还是原线)之后,声音一下子变得极为沉稳安定,低频明显收紧凝聚,声场更宽了一点,边际感减弱,整体能量感向下走了一点,可以说是完全解决了原有搭配的问题。
9.jpg
一时兴起又从箱子底翻出了不少当年玩过的对录线乐此不疲的对比了半天,有的音色更润一些,有的染色更毒,当然最美的一套搭配是用RCA转3.5线接CD台机,沉醉了一晚上的迷人声音。
10.jpg
总而言之,能玩到C9+旗舰播放器+旗舰塞的烧友,既然已经有了足够的声音审美和听音经验,在熟悉了C9附送的对录线之后,还是可以考虑根据自己对声音的理解,通过调整对录线的方式对最终听到的声音进行微调的,毕竟折腾线材也是发烧的一大乐趣所在,而且也可以方便玩家有更多自己个性化的选择,搭配出更贴近自身喜好的声音。
最后说说耳机搭配吧。简单尝试了一些不同风格的东西。
RS10,其实这样一条出名准确客观也出名难推的耳塞对C9来说是个再合适不过的对手了,要不是我的RS10只有单端,这次测评我是会用RS10做测试基准的。而这个搭配的声音也确实没有辜负我的期待,我在C9下听到了声场被推的最开的一条RS10,原本因为前端推力不足往往分离不够开的乐器结像现在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左右、前后、高低,位置清晰准确,这是RS10上从来没有过的体验,再加上C9有厚度有温度的声音,和RS10的冷静客观带上了适当的感情色彩,极其推荐的一套搭配。
11.jpg
达音科禅。吃不住2600mW的输出,切换到4.4平衡的低推力,禅的声音有力驳斥了我在测评中说它低频比较蓬松的言论,非常凝聚,量感不多,整体中正自然,倒有点刚刚听到的推好的RS10的感觉了。特别表扬这套搭配下禅的高频通透度,完全是1w+顶级耳塞的水准。
索尼EX1000,老而弥坚的动圈经典,潜力不出所料的大,3.5单端高推力下相比当年的声音又有本质的提升,然而当年4k级别的声音和如今4k级别的新品在解析上已经有了差距,听完禅再听EXK,有些感叹廉颇老矣。
森海MX90,老平头的经典,虽然当年也就是入门级略高些的定位,但是声音潜力巨大,3.5高推力下的MX90声音饱满充满韵味,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平头塞能学到MX90这样有厚度不单薄不干硬声音的依旧很少,套上中空海绵套,接上C9,那种宽松又带些韧性氛围悠悠然荡开,HuFi又如何?瞬态弱又如何?好听就行
12.jpg
铁三角EM9D&EM9R,俗称刹车片,铁三角耳挂三兄弟里面最丑的两个,另一位就是最近刚刚复刻的樱花木女王EW9了。但是要说声音则还是越丑越好听。刹车片两兄弟的声音一直有传言说潜力极大,我也很期待他俩和C9的搭配,然而虽然中高频透明度和人声毒性不出意料的发挥出色,解析力也随着前端升级到C9有巨大提升,但是低频的力度和气势还是欠缺,有些遗憾。
13.jpg
拜亚T90,拜亚当年的次旗舰,250欧的开放式台机头戴,应该是C9目前遇到最不好伺候的一位了。T90的声音偏向快速直白,高频纤细通透明亮华丽,在C9上都充分的表达出来了,从声场到通透性都没有任何前端驱动不足造成的局促感,更惊喜的是低频,本身比较偏少的低频在C9下存在感有了明显提升,下年和凝聚度都很好,整体表现非常均衡,相对R8单端直推下的T90就显得有些干瘪,乐器形象不够立体丰满,这也证明了C9虽然主要应用方向是让顶级耳塞突破极限,但用来对付旗舰播放器对付不了的大型头戴也是一把好手。
14.jpg
索尼CD3000,以出色的解析和绝顶的声音调校,再加上对前端的宽容性,被称为一代直推之王。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解析力就不算太出奇了,高频的极限延伸与T90也是没法相提并论,然而中频的柔美细腻在C9的电子管下依然是毒性不减,风韵犹存的一支老头戴收藏品。
15.jpg
搭配听感就不继续罗列了,因为C9对于耳机极限的提高能力太明显,最近其实是搭配了很多新老玩具听了很久的,一一列举出来没太多意义,大家可以自行发掘,对比下旗舰播放器下的听感,再切换到C9感受下提升,这是一个很好玩的过程。
想了想,基本没有什么漏掉没说的了,上次纯粹为声音写这么多内容还是Project Y,也就可见我对于C9声音的欣赏程度了,百尺竿头找到一个好的突破路径,是难得的。
最后说说我对于C9的整体评价作为总结吧:凯音C9是一台声音中性偏暖,能够让耳塞声音获得全方位均衡提升的随身耳放,它充足的推力和极佳的控制力,能使有潜力的中高端耳塞声音充分发挥达到接近顶级耳塞的听感,更能让顶级耳塞的声音更加丰满立体宽松鲜活,向着突破耳塞极限而更接近头戴和音箱的审美区间靠近,通过线材的更换还能使顶级玩家根据个人口味对声音进行细微调整。作为一台因偏执追求随身音质而诞生的顶级便携耳放,对于在随身上感受到了瓶颈寻求突破的玩家来说,是一个全面正确的升级途径,非常推荐。
16.jpg




以上,
By:羊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3-28 18: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