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处理器

聊个比较硬核的话题吧,解释一部分“hifi玄学”疑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6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处理器 发表于 2021-10-16 09:55
现在解码器很少是16bit 纯粹Nos吧,大部分DS解码器内部都是超采样+噪声整形+数字滤波,量化噪声推到更高 ...

所以说我和大部分烧友喜好不太一样,我就喜欢没有底噪的录音

DS没有OS基本没法工作吧,毕竟是要转成1bit的信号再去处理PWD这种类似DSD的解法,没有足够的采样率会噪声都会盖过原声了。我觉得市面上大部分所谓的超采样说的是PCM层面的升码吧?
不过位深和超采样这些东西的确在ADC部分更重要,所以录音好的音源远比解码要重要。毕竟好的录音就算转成mp3也是很好听的,而渣录音放上几十万的设备,听起来也是垃圾(比如那些24/192的黑胶转录的音源,听的我想砸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虽然我知道楼主的结论是错的,但我还是喜欢看表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省
人的耳朵和接受神经个体差异太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alanhell 发表于 2021-10-16 09:38
不同于普遍烧友,我真心没觉得黑胶比CD音质要好。所谓的模拟味,在我感觉就是缺动态,缺细节,整体就是一 ...

没错
而且 其实很多古典的音源也是对动态压缩过的 你音量开得再响也没用 就是听不到现场的气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本帖最后由 cbib 于 2021-10-16 11:23 编辑

人耳听力频率 和 采样频率 有关系 但又没什么关系


举个例子
比如 我在0.1秒内采样1000000000次 其余0.9秒不采样 我在1秒内的平均采样率高的惊人 但是声音肯定很空
这就是密度 虽然我这一秒可以采样到极高程度的频率声音 但是能量密度能谱是很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宝山区
本帖最后由 coolbaobao 于 2021-10-16 17:56 编辑

自行车轮幅倒转只会出现在视频里

人眼没有采样率,绝逼不可能看到自行车轮幅倒转
你要是看到了,那你应该是机器人

哦对了,或者是在频闪灯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14: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市
我经常看码率(kbps)!这个更能听出音乐的高品质感,位深(bit)感觉不明显,可能细腻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6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海淀区
林zw502 发表于 2021-10-16 08:16
奈奎斯特采样定理不是这么理解的!

低于并接近1/2采样频率的信号是存在,而不是完全保留。

查阅过类似这方面的资料和讨论,包括高采样率对幅值失真的影响,也结合自己的一些聆听经验吧,个人理解在音频采样领域(工业采样可能不一样,有随机性,10倍采样率之说),满足香农采样定律,有理想20k滤波器都能完整恢复原始正弦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6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海淀区
alanhell 发表于 2021-10-16 10:28
所以说我和大部分烧友喜好不太一样,我就喜欢没有底噪的录音

DS没有OS基本没法工作吧,毕竟是要转 ...

嗯,从实际聆听角度,个人感觉适当的底噪与声音的空间感表现有关,太干净的声底总是觉得怪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海淀区
coolbaobao 发表于 2021-10-16 11:51
自行车轮幅倒转只会出现在视频里

人眼没有采样率,绝逼不可能看到自行车轮幅倒转

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6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海淀区
cbib 发表于 2021-10-16 11:17
人耳听力频率 和 采样频率 有关系 但又没什么关系

高采样率声音还原密度就高,这种理解有误。
因为DAC转换并不是通过“线形插值”还原正弦波,高采样率的密集不会对模拟正弦波还原的精细度有提升,高采样率可以降低量化误差,提高动态范围、信噪比和减少底噪,所以大部分DS解码器内部也会进行升频超采样+噪声整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采样频率和编码位数当然是越大越好,提升信噪比和减少失真,不过技术难度和成本上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18: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理论没什么意义,还是喜欢听啥就听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理论是对的,结论未必正确。
比如取样率问题,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就以最标准的数学概念说吧,虽然声音不是规矩的),一个周期内向相反两个方向各震动一次,取样两次的话,除非能保证在峰顶和波谷时正好取到数据,才能勉强还原出原正弦波,如果正好取样时间赶在了原点呢?那就没有声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2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coolbaobao 发表于 2021-10-16 11:51
自行车轮幅倒转只会出现在视频里

人眼没有采样率,绝逼不可能看到自行车轮幅倒转

但我觉得大脑接受能力有上限吧,当然每个人应该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6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海淀区
本帖最后由 处理器 于 2021-10-16 21:12 编辑
soil 发表于 2021-10-16 19:51
理论是对的,结论未必正确。
比如取样率问题,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就以最标准的数学概念说吧,虽然声音不是 ...

你说的这种情况实际是正好等于两倍的情况,定律要大于2倍,另外,大部分声音信号通过傅立叶变换可以加权叠加分解成N个正弦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2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虽然不知道你讲咩,但感觉跟牛比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处理器 发表于 2021-10-16 17:10
嗯,从实际聆听角度,个人感觉适当的底噪与声音的空间感表现有关,太干净的声底总是觉得怪怪的。

我说的是录音噪音而不是环境噪音。很多现场录音是能听到很多其他奇奇怪怪的东西的,这个反而会增加临场感。录音底噪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本帖最后由 alanhell 于 2021-10-16 21:56 编辑
情唯 发表于 2021-10-16 14:17
我经常看码率(kbps)!这个更能听出音乐的高品质感,位深(bit)感觉不明显,可能细腻点吧!

码率是位深和采样率的乘积,在没压缩的情况下是一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CD和DVD标的都是录音时间,而不是占用容量。
之所以市面上的码率参差不齐,是因为像FLAC这种格式是有动态采样的,你最后看到的是平均值。这种压缩会在不影响音源的情况下把不发声的地方变成0位深,把只有低频的地方降低采样,所以不同的歌会看到不同的码率。而码率这东西只能在同样的格式里比,因为很多好的压缩算法未必比高码率算法烂的格式难听,但是单看平均码率却要低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省晋中市
genius_xp 发表于 2021-10-15 23:28
导入工程相位抵消是因为程序加了插值处理,而不是原始对比,精度不同还原还是有差异,软件插值算法让你误解 ...

哎哟喂,那您赶紧出个原始对比的测试呀,再出个证明程序加了插值的测试呀?

原来这个程序,就是为了破坏精度,让对比不出来差异?

还是只靠你那张口就来的玄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19 07: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