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04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耳塞真的需要那么多(多种)单元吗?深扒动辄上万甚至几万元售价耳塞的不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21 11: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济南
大家好,我是九段。

近一两年来IEM市场可谓热火朝天,新晋品牌与新款旗舰层出不穷,虽然各有特色,声音表现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大家都很一致就是售价越来越贵,不卖个万把块钱都不好意思拿出手,甚至几万块的贵价作品也并不罕见了。


零售价一飞冲天,但多数旗舰作品也并非平地要价,除了在单元数量上做文章外,以往很少用于IEM的特殊单元类型也被一些品牌纳入设计,采用声扬全新静电单元的作品最多,当然也有像飞朵Artemis这种采用压电陶瓷单元的作品。

一只声音表现极致的耳塞到底需要多少个单元,是否需要不同类型单元的混合配置,动辄卖价上万甚至几万元的耳塞能否值回票价?今天九段就用一点点技术分析与主观听感来做些浅析。




2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11: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静电?跟你想的并不一样

九段是一名忠实的静电耳机爱好者,除了拥有日本STAX家大部分旗舰静电作品外,还长期把玩过像Sennheiser Orpheus,Beyerdynamic ET1000,KOSS ESP950等等经典作品。所以当市面上出现含有静电单元的高级耳塞作品时,九段的热情马上就被点燃,但研究一番后发现实际情况跟想象并不太一样。


老一些的发烧友对于静电单元的印象多来自于头戴式大耳机,年轻一些的随身发烧友的印象则来自于舒尔和STAX家的静电耳塞,但不管是哪一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需要单独的静电耳机放大器配合才能正常使用,并不能直接插在我们常规的耳机接口上使用。这是因为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静电耳机一般都采用了极薄的振膜材质,它被布置在两面电极板的中间,需要通过高电压驱动电极板产生静电力来驱动振膜前后移动从而发出声音。



在实际声音表现方面,由于静电耳机的振膜质量极轻,可以捕捉音乐信号中极为细微的变化,因而具备极佳的解析力。但是也正因为静电耳机的振膜极轻极薄,早期的振膜材料往往可承受的变形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低音表现不佳。与此同时,为了让振膜在静电场中产生更大的震动幅度以表现出更好的动态效果,静电单元往往需要较大的振膜面积以及独立的高压变压器提供更高的驱动电压(静电耳机的驱动电压一般在350V-750V区间)。如果振膜体积太小,往往难以产生足够宽的频响范围,失真也容易增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平时在市面上经常看到的这类产品会是头戴式静电耳机,而非静电耳塞。最后,因为静电发声结构的精密,它的生产难度也比常见的其他振膜要高出许多。


关注下市面上常见采用静电单元的耳塞作品,它们多使用了声扬出品的静电单元。或许我们应该称这枚单元为静电高频单元,因为市面所有采用这种单元的耳塞均将这枚单元用在了超高音部分。声扬这枚单元同样需要额外的静电变压器进行驱动,但它的体积更小,所以可以像普通动铁单元一样布置在耳塞腔体内使用。另一方面因为体积和驱动电压的限制,这枚单元从技术介绍来看,貌似与我们常见的传统静电单元采用双面电极板不一样,它只采用了一面电极板(有机会拆解再确认一下),所以相对传统静电单元它的振动幅度和频响范围会有比较大的局限性,这也是它只能被用在超高音部分而不是全频段的原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4 05: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