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声音的“能量规模”与转换插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3 13: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声音的“能量规模”与转换插头


经常看我们文章的朋友会发现“能量规模”这个词,在其他文章不常见,对此可能会有些陌生。这是听了很多器材总结出的,常用于平时器材做对比。这一期就和大家分享下。


其中“能量规模”可以分为“能量感”和“规模感”两个部分。


“能量感”影响设备声音能量的充实度,包括能直观听得到 “实”的声音,还包括直觉感受到隐性的 “声音”,就像音乐“背景黑”类似这样的体验。充足的能量可以让声音的更加充实,更有实体感,力度表现更强,发散及消逝表现得更加完整,隐性的“声音”表现更加丰富。当然光是能量高也是不行的,还要相对均匀,这样的声音衔接更流畅,声音的表现不会呈片状或呈团状那么臃肿。


“能量感”是不是类似于汽车的“马力”越高越好?个人觉得 “马力”更多的是表达“静止”指标,单从这个指标去衡量会有些狭隘。除此之外车的快慢还受车身其他部分的调校影响(相当于音频器材调音师),汽车驾驶员(相当于听众),路况则(相当于音源),的对应性和匹配度。


“规模感”指的是器材所塑造的无形框架,类似大楼下面的地基,大的“地基”才能表现好更大的音乐场面。个人觉得器材“能量规模”所展现出的“框架”一般是大于声场(大众所认知的声场,或者是听感的开阔感)的,这点可以从声音的发散、声音消散边界和混响中感受得到。大部分歌曲听起来会没感觉,但在听高质量音源或者现场录制歌曲会发现原来这个场景的空间(框架)这么大。


“能量规模”主要是考量那些隐性的“声音”,如同篝火一样,除了能看见一大团熊熊燃烧的火以外,还有那令人不能接近看不见的能量。如果忽略其中“隐性”的能量,只用看得见的“火苗”去衡量,这样的画面感和电视机里面的篝火一样,会缺少很多东西,显得不真实,缺少能量迸发的气势感。声音也是一样,能量规模不足,声音会显得很薄很平,缺少冲击力,层次的丰富感,不够完整。



不过因为是靠人主观判定的东西,并不能简单地得出共同认可的结论,光是在衡量问题上各部分就难以相通,大家都能理解“物”之间的差别,但判别的差别,角度的不同,却很少地被考虑进去。不能明确测量的东西在绝大多数人接受前都是被怀疑的。


“能量规模”除了可以衡量器材的“底子”外还可以发现设备上的一些问题,像耳机不容易察觉的偏音问题,单靠去听人声或乐器的位置是否偏移挺不明显的,可以用能量左右是否对称和声音能量的消散方向来判别。另外可以用来判别转换插头的区别。接着说下转换插头的一些问题,顺便找了几款转接头对比下差别。




关于转换头有几点需要了解,1.转换头是消耗品2.能不用尽量不用,尤其是在完成度高的系统上3.既然用了就不必过于纠结声音的影响。正常情况单独听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只要不去刻意对比就不会产生很大的落差。


下面对比的几款转接头或转接线,都是2.5mm转3.5mm。测试耳机为飞朵的Artemis原线2.5。播放器是艾利和的SE100。



测试歌曲使用SE100自带的音源 《Spanish Harlem》。这首歌的录音和制作水准都很高,是平时常用的试音曲,在对比器材细微声音差别的时候反馈很明显,歌曲开头处的录音底噪也是十分清晰……。在制作风格上和当今音乐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注重音乐氛围的营造,而不是过分地去提升声音的凸显度和冲击力。歌曲中的乐器都是真实演奏,充分的混响将整个音乐场景撑得很开。间奏的响板、提琴、吉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实生动,有着很强的代入感。人声部分刻画细致,唱功和情绪表现的很到位。整首歌音乐驱动力充足,声音展现非常流畅。



1.无名转接头

这个转换头是在店里找到的,具体是什么型号不太清楚,临时抓来对比。

无名转换头能量规模较小,能量主要集中在中间,压的比较窄,左右两边能量较稀薄。声音单薄,偏软,有些散。高频缺少鲜活度,凝聚度不足,本该明快、脆爽的响板表现得无力,质感过于松软。



2.dd转接头

这个是最近刚开卖的一款转接头,拉风的外观吸引了不少人,看来长的好看确实很重要。

能量规模比无名插头大一点,能量不会向中间压的那么扁,宽松均匀了些。声音有起伏感,较为紧致,高频有光感,空间干净了不少。不足的地方是声音质感较硬,声音有些紧。



3.NS插头镀金版

这个之前卖过一阵,后来断货就没有卖了。

能量规模和前两款纵向开阔不同,这款的能量规模是横向开阔,纵向较窄,声音风格类似那个无名插头质感偏软,但能量要自然柔顺些,声音的明晰度虽然不及dd插头但听感要更好。






4.NS插头镀铑版

除了镀金版,这还有一个NS镀铑的版本,顺便也对比一下。

两款的区别比较微小,不十分专注去听还真挺难区分,这个镀铑版本中频部分的能量要更紧一点,中高频的上扬感更强一点,空间的薄雾感略低,高频部分稍透。


下面对比转接线,转接线除了转接的作用外更多的是调音作用,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些,不过价格要比转接头贵很多。



5.WAGNUS Moon Phase

这条线使用了Moon Less的线基,能量规模比前几款大一点,声音能量规模纵向开阔,横向较窄,低频到高频越往上越紧。人声的精细度很好,气息表现更加自然,背景乐则要糊一些。响板与钢琴、提琴的反差较大,响板质感相比有些紧,钢琴和提琴的质感太松软了。



6.WAGNUS Moon Phase Aneigma

这条转换线虽然贵了不少,但能量规模没有比前面几款高太多,提升主要在一些细节及听感表现上。

歌曲开头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录音底噪,空间混响较多,声音干净清晰。高频延展度和发散度很好,有光感,钢琴带有震颤感,泛音更加清晰自然,晶莹透亮。人声的气息充足,靓丽柔顺。响板,钢琴,提琴的质感表现更加合理,吉他有骨感。整体的声音鲜活,有着很强的音乐驱动力。



7.Rosenkranz ATG3

别看这个延长线的型号多,实际上就两种,型号多是为了区分转换规格的不同。这条绿色的转换线还是比较长的,听感不错,平时经常会用到。

歌曲开头录音的底噪很清晰,能量规模提升很大,横纵向空间比例相近,能量表现更为沉稳铺得更均匀,自然度,层次感,更好,能量的速率更为恰当。响板缓而顺,但不失骨感。乐器力度及发散方向更为明确。音的收尾干练不模糊。



8.Rosenkranz ATR3

红色这根略短一些,声音比ATG3更加凌厉明晰,素质表现更为突出。能量规模比绿线小一点,能量的速率也要快一些。声音干净利落,尾音收的较快,泛音较少,人声情感较为直白。



9.T9ie附赠的转换线

这条是T9ie附赠的转换线,中间有用到原线同样的线基,T9ie的风格和这条线有着很大的关系。

能量规模有一些提升,在开阔感上很明显,声音整体的定位有所拉近,空间上下方开阔了不少,不过空间深度略有下降。声音十分地柔润,节奏变得舒缓,平整顺畅。人声的泛音及发散较多,听感非常地顺耳。间奏的响板、吉他和钢琴质感软偏软,带有透亮感。对于这首歌氛围的塑造还是挺不错的。



这期写了很多,开头介绍“能量规模”介绍挺无聊的,后面对比转换头多了很多的“梗”,算是为目前空虚无聊的HIFI讨论圈做了点贡献吧,最后感谢看完的朋友!

2
发表于 2020-3-3 17: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很佩服作者,连这个小小的转接头之间的区别都听的这么明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8 07: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