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79|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三大件到周边,如何为 “快节奏音乐” 组建台式耳机系统(心得分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28 22: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温州
本帖最后由 tianluo4sc 于 2021-12-29 00:15 编辑


认识的几个烧友,他们听交响乐、小编制,也喜欢听一些节奏比较明快的流行音乐。
对我来说,“快节奏音乐” 也是欣赏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老烧们的指点帮助下,通过三大件的合理搭配、周边的不断调试,最近终于完成了比较适合自己听音习惯的系统。
所以想水一篇帖子,和喜爱 “快节奏音乐” 的烧友一起交流。

一、碎碎念的前言
很赞同老烧们的一个观点:“玩HIFI,首先要明白自己听什么。”
只听古典音乐的烧友,对器材的需求往往清晰明了。
像我这种杂食党就比较痛苦,很难通过一个耳机甚至一套系统满足对不同类型音乐的需求。


尽管有声音说:“流行这玩意,随便一个耳机应付下就好。”
我们尊重每个人发言的权利,因为站在哲学的角度来看,学术的进步离不开百家争鸣。
但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法苟同这句话。比如,我们完全可以说:“古典这玩意,随便一个耳机应付下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同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不同的灵魂。
我觉得,打动人的音乐往往指向我们潜意识深处被埋藏的情绪与回忆。
正如前阵子有个老烧在论坛里说过:“音乐是连接人类世俗与神性的桥梁”。
既然每个人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那有的烧友对日系、歌德嗤之以鼻就很正常,德奥旗舰也不可能适合每个人。 “和而不同”  “丰俭由人” 就好。


烧友常说的 “流行(POP)” ,我们翻翻入门的乐理知识,会发现这“流行” 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FUNK、R&B、蓝调、爵士、city-pop、J-pop、K-pop、Disco、民谣、摇滚、电音,我们都习惯归类为流行(POP)。
有意思的是,ROCK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POP的范畴。


此外不同的流行音乐作品,唱法和编曲南辕北辙,比如:
①被很多人贴上 “垃圾” 标签的周杰伦,他的很多作品糅杂了多种曲风。《七里香》的开场伴奏明显的民谣成分,后面又带有浓郁的R&B色彩。这个歌要播得对味,除了两端延伸好,混响比例、人声质感都有要求。
②周深在综艺节目“歌手”里演唱的《达拉崩吧》,糅杂了“美声”  “二次元萌音” 等多种唱法,编曲里既有ACG,也有歌剧。
③谭晶翻唱的《欲水》,以探戈曲风为基本架构,融合了花腔、摇滚等多种演绎方式。而齐豫的原版《欲水》,大编制越悠扬和层次丰富的系统,会越好听。


怎么看都不可能随便一个耳机或随便搞一下系统就能通吃流行,仅仅民谣、空灵女声、摇滚,三者对系统调音的审美选择就有不小的区别。
论坛里一些关于 “古典和流行谁更HIFI” 的类似争论,更多的作用在于给论坛带来人气与热度,我觉得对于 “烧友们如何认识自己的需求” 以及“组建适合自己的系统” 而言意义不大。


二、“快节奏音乐” 有哪些
拿具体的歌曲举几个例子吧


——韩国:比如,JYP的经典歌曲《When We Disco》《Honey》(张学友《头发乱了》原版);以各种女团为代表的作品,Blackpink的《Kill This Love》、Hellovenus的《Wiggle Wiggle》、AOA《Excuse Me》等等。


——港台:陈慧娴的《跳舞街》、张学友《饿狼传说》、小虎队《星星的约会》


——欧美:Eurythmics的《Sweet Dreams》、Billie Eilishd《Bad Guy》、Village People《Y.M.C.A》,以及迈克杰克逊、碧昂丝等歌手的作品。


——日本:一些80年代的City pop,比如中原めいこ 的《君たちキウイ・パパイア・マンゴーだね》、荻野目洋子的成名曲《ダンシング・ヒーロー (Eat You Up)》等等。


三、“快节奏音乐” HIFI系统搭配思路


快节奏的音乐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律动的美感与激情”,与我们内心的热血相得益彰。
基于经验主义和个人审美,我觉得可以从四个层级去搭配:

首先,核心要保证2点,以确保基本的 “律动感”:
①速度要快。
②低频要弹。
为什么播快节奏音乐首要追求的不是低频量感?因为会轰头。


在10年前没玩耳机时,我以为头上顶着魔声耳机的两个B,以为低频量感只要够大够重就能播好 “快节奏音乐” 。但实际情况截然相反,重低音耳机听一会就完全丧失欣赏音乐的热情了。那时我总以为自己年纪大了,可能不再热爱欣赏音乐。现在回头看,合适的回放录音的器材和欣赏音乐的获得感息息相关。

AKG也出过类似的割韭菜型号,记得叫Q460。这耳机低频轰得脑壳疼,而且颜色的寓意也不太符合国情。
直到一位音乐学院毕业的朋友掏出了让人头顶发绿的的奥产AKG Q701,我算是第一次迈入了HIFI的坑。

在最近不断折腾周边的过程中,我慢慢更加地确定,影响 “节奏与律动” 的关键在于打造 “整体的速度” 和 “低频的弹性”。
在实际聆听中,同样密集而有节奏的鼓点,有 “速度感” 的系统听起来会更快而不拖沓,于此同时如果低频还能收得快就会得到一种 “快速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 的感觉。
至于低频的量感、质感和下潜,不要太差就行。


其次,我觉得整体声音有一定的通透度,但不能刺激。
就个人而言,刺激分3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系统整体显得比较燥——往往是供电环节导致,比如多台家电和HIFI系统并联,PC、空调、微波炉、洗衣机等都会带来大量可闻的干扰。
二是整体通透度过头,导致音色过于清亮不耐听——往往这和搭配不当有关。
三是纯粹的毛刺——可能是系统揭示力太强、搭配不当或者录音瑕疵。

个人认为至少要保证 “在身体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听30分钟不会觉得耳朵累”。(人状态不好的时候,听啥都累)


再次,如果低频能进一步追加质感、量感或下潜,那么表现会进一步加分。
比如,有人喜欢用天龙D9200听流行,这耳机低频量感很好,速度也不慢;
有人喜欢用PS Nuwave当解码,这机子的下潜和动态非常爽快,摇滚、古典都能爆得起来。


最后,适当增强人声表现,比如独特的染色、更好的密度等等。
比如,歌德RS1E就是这样一个耳机,整体速度快、低频弹性好、人声有染色。
天龙D7200\D9200\MX400也都有独特的染色。(D5200还没听过)

其他的素质:声场规模可以小一些,至少确保基本的分离度。


四、耳机的选择
听音经验有限,还有很多耳机没听过。
只从“快节奏音乐”的角度出发,主要聊聊自己玩过的几个耳机,以及少量感兴趣但没听过的耳机。

(一)歌德。

SR225i:得益于超薄的声底,这耳机天然具有良好的速度感,第一次听的时候被震惊了。我觉得玩这个耳机的关键在于如何减少刺激感,塌软的原厂空心小耳罩是一个方式。低频没PS500e强劲,但够用。和RS1E比的话,主要会显得直来直去,人声相对缺少味道。如果听“快节奏音乐”,这耳机目前的价格显得性价比极高。
PS500e:
最大的特点是低频“刚猛强劲” “久听不累”,但由于这耳机声音密度比歌德自家的SR系列大很多,前端搭配不好时不容易出速度感。而且耳罩一旦塌软,会容易变得温吞......目前试过最理想的组合是精音D1000 + Ifi iCan耳放用胆结石模式驱动,在保证速度感、低频弹跳的同时,保留了PS500e低频强劲刚猛的特点(还是在PS500e耳罩塌软的情况下)。
RS1e:虽说定位上是个凸人声的耳机,但比PS500e容易出速度感。搭配好了,能呈现“速度快、低频弹、人声毒、质感好”的听感。缺点是混响不够少,少数曲目会显得不够干净。

碎碎念:有意思的是,歌德耳机的声音表现,似乎特别看耳罩的状态。原厂空心硬海绵的小头戴耳机,在坚挺状态下理论上都会有不错的速度感。原厂的实心海绵给PS500e用也有不错的速度感,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因为实心海绵对声音其他方面改变较大。

(二)德国大师。

GMP400:
低频比PS500e还要刚猛强劲,不但下潜和质感都不错,收得还非常干净利落。同时打击乐的部分瞬态响应良好,非常带劲。我用欧博Linear5这种胆机的单端驱动,都能觉得拳拳到心脏。
QP400:手上这支QP400改了SOMMER双子平衡线,基本和GMP400一样的声底,但有更佳的声音厚度、宽松感。由于耳机本身定位的原因,细节也比GMP400要多。同样是用欧博Linear5驱动。

碎碎念:德国大师的调音据说始终坚持老拜亚的风格,不知是商家营销的套路,还是实事如此。不管怎么说,GMP400和QP400这两只德国大师耳机都是 “中频凹、两头翘” 的取向,而且和在产的拜亚DT880这些一样混响很少,天然显得干净利落。按理说这俩耳机容易钢丝刮耳,是没法听“快节奏音乐”的。得益于一位烧友的尝试与建议,我给这2个耳机的单元部分垫了3张“清风”纸巾后,成功抑制了钢丝刮耳的部分,同时不怎么破坏中低频的表现。尤其是QP400高频细节比GMP400还多,即便单元扪上了纸巾,还是能清晰听到人声的各种细节。得益于“清风”纸巾调音,这俩货一度成为了我心目中听“快节奏音乐”的优质选择。但其实听久了会发现,耳朵特别累,就像在喧嚣的酒吧待久了一样。原因我估计是——由于削掉了钢丝刮耳的部分,听的时候容易不自觉加大音量,使得低频部分出来的声压过于强力。

(三)拜亚动力

DT990:这耳机的600欧姆版本,很多人都说带感,我猜原因和德国大师GMP400/QP400类似。有机会试试。

(四)天龙。

D9200:以前搭配马兰士HD-DAC1听过几天,印象深刻。在一众HIFI取向的国际大厂耳机中,D9200似乎是除索尼外的少有的低频量感庞大的动圈耳机。而且D9200的人声和器乐音色有股特殊的染色,当时拿来听欧美流行非常好听。同样是接马兰士HD-DAC1,D9200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远好于自家兄弟D7200。最近买了一个,不过发现我的耳放似乎搞不定它高频的刺激。
MM400:这款天龙已经停产的封闭式压耳小头戴,当时我买了一个配马兰士HD-DAC1。出乎意料发现,这玩意听韩国女团的动感歌曲极其对味,能让那种弥漫着骚气的电音节奏铺面而来。但除此之外,这耳机貌似听啥都很一般。

(五)森海塞尔

HD650:咳!AKG一度让我以为HIFI的低频都是Q701、K501那样的,直到多年后HD650强行纠正了我的三观。所以HD650是一只让我梅开二度(再次入坑)的耳机。很多人说HD650偏慢偏暗偏闷,其实这耳机如果搭配合适的耳放和小声音框架的解码与音源,也能在保证自身音色特点的同时,达到一定的速度感。由于本身的特性,HD650对渣录音又有天然的包容性,同时又具有很好的音乐性,搞得好也是很好听的。这耳机听 “快节奏音乐” 的唯一缺陷,往小了说是低频收得不够干净利落,往大了说是这个耳机的音乐审美本身偏古典。
HD600:情况和HD650差不多。如果要二选一,个人倾向于650和600一起买,搭配好前端后,哪个更适合自己的三大件就留哪个。
HD660S:这耳机声音更加现代,曾经我拿6系三兄弟同台对比,发现同等条件下,HD660S的速度感天然要比HD600和HD650快。其实HD660S尴尬的地方或许不是它本身不好,而是现有的许多器材,围绕HD600或HD650设计的多,为HD660S调音的少。

(六)铁三角

R70X:
这耳机我觉得走向和HD650有点类似,有点像降低混响、增加低频表现后的HD650。之前搭配凯音的300B胆机HA300,听出了电光火石的感觉,透明度高而不刺激,音色厚重且有点真水无香的味道,非常好听。相比之下,我当时用欧博linear5驱动就显得比较温吞。不过考虑到ADX5000在欧博linear5上也能驱动出速度感,可能R70X对功率的需求并非那么高,解码框架和周边调节也是关键因素。这耳机搭配不好,声音容易显得乏味。
AD2000X:不论通透度还是音色其实都远远好于A2000Z,对女声尤其是音阶在HIGH C以上的音色有特别的 “穿透感”“空气感” 加成,整体的框架个人认为其实很适合播韩国女团的动感歌曲。但是我不论用欧博linear5,还是用NIUNIU的EROICA(为歌德耳机设计的电池放),AD2000X的速度感和低频弹性都差点意思。得益于骚气的人声,如果能榨出这耳机的速度感和低频弹性,我觉得应该是听韩国女团的最优解之一。


(七)索尼

Z7M2:
和铁三角R70X比较类似,都是比较清淡、现代的调音风格。由于当时这耳机我搭配欧博R8 PRO听,这台数播本身调音偏慢,因此Z7M2听起来也比较温吞。如果一个系统能让HD650都能听“快节奏音乐” ,Z7M2肯定没问题。
MDR-Z1R:没听过,但用过的人都说低频量感巨大,而且不好推。挺有兴趣的一只耳机,有机会试试。


五、前端的选择
(一)耳放。


其实胆机、石机都可以,我觉得关键的地方有3点:
1.首先,耳放要匹配耳机的驱动特性。比如,为中高阻设计的耳放就老老实实搭配中高阻耳机;单端耳机口公认废的耳放,就老老实实用平衡口;为森海调音设计的耳放,就尽量不要拿来搭配AKG的耳机。
2.如果是胆机最好能达到一定的功率,比如2W的输出。
3.如果选胆机,做好避震很重要。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声音风格或调音理念,然后尽量往贵了或大了买。

(二)解码。

①不同价位、体积的解码,出来的声音框架都不同。
按个人的经历,通常来说解码体积越大,声音框架也越大,出来的信息量、厚度、密度更适合箱子或旗舰耳机,但不是绝对。
像CHORD 2QUTE、Schiit Modi multibit(俗称:Momby)这些经典的小体积解码,声音框架小、流行韵味好,听快节奏音乐是不错的选择。
PsNuwave这种下潜猛、动态强中体积解码,搭配合适的耳放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一些巨无霸的器材,比如山灵D3.2这种,其实搭配一些小巧的耳放也没什么问题。

②我觉得没必要追求一步到位。
在解码的选择上,说真的很难做到一步到位。一方面,是因为选择太多了,只能多试多听。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买最贵,真的就是一步到位了吗?很多小型解码也能好听而且不贵。
器材契合自己的听音审美需求是首要的。在这个基础上,越贵才越好。

(三)音源。

既然听大量的 “快节奏音乐” ,CD转盘就不是首要考虑的了,因为资源太少。网易云、QQ音乐等音乐软件,以及哔哩哔哩、油管等视频门户网站,是欣赏 “快节奏音乐” 的主力平台。
像我目前基本用PC作为音源,接个独立界面给解码,主要是看LIVE或MV方便。
如果预算够,搞个自身界面优秀的高价位解码或合并时CD机也不错。


六、周边的搭配
以前不懂,觉得周边都过于玄学。
今年在老烧的指点下,开始玩保险丝、避震、电源线、信号线、电处等周边,这些调整对系统带来的改变“清晰可闻”甚至是一耳朵的。


我慢慢发现这种改变,更多的意义是进一步提升系统最终声音的完成度和平衡度,而不是直接的提升,所以搭配合适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分体台式系统而言,周边的变量太多了,每个环节都能影响声音的表现。
许多老烧都建议 “先确定三大件,再慢慢微调” ,的确是让我们新人少走弯路的经验之谈。
至于买贵的还是便宜的,这是丰俭由人的选择。
搭配对了,9元的电源线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搭配不好,1500元的电源线捅上去极端情况下也能毁掉系统。

简单说说自己在周边上玩过的几个环节,玩的不深入,有不对的地方还请烧友指正。

(一)供电。

先说基于经验主义的阶段性结论:

①有条件尽量上专线,在墙插、总线、无滤波排插上加大投入比例,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使用电源处理相关的器材;
②暂时没条件用专线的,可以搞个EMI表测出和HIFI系统并联的干扰源,然后通过旁路滤波的方式吸收干扰;
③界面和音源部分,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厂家定制的线性电源或者使用电池理念设计的产品;
(注:我自己目前使用旁路滤波电容原理的电处,然后结合②,基本避免了声音时好时坏的现象,瞬态、动态、高频信息都没什么明显影响)

碎碎念:每个人家里的市电质量高低不一,有的人家里电压不稳,有的EMI值浮动极大,这些除了可能给HIFI系统带来燥感,也会增加“声音时好时坏”的情况。
就个人有限的经验而言,耳机系统下的供电应该有三个基础目标:①尽可能减少声音 “时好时坏” 的情况;②减少燥感;③在提供前面2点的基础上,减少“压缩动态” “降低瞬态” “显著改变声音走向” 等负面影响。
改善市电供电的方式有很多,滤波排插、被动式电处、隔离牛、再生电源、旁路滤波电容、线性电源、纯电池等等。其中,一些器材虽然显著降低了系统的燥感,但同时显著影响瞬态、速度感的表现,使得声音显得拖沓,从而让 “快节奏音乐” 不那么热血。
从目前在产的器材来看,一些一手价6K内的隔离牛、再生电源、被动式电处,功率很大,产品定位都为音响系统设计,我用过的几款虽然都不怎么压缩动态、瞬态和速度感,但是对耳机系统声音走向改变较大,而且也不太自然,整体有利有弊。如果有6K价位的再生电源,插座只有2-4位,功率限定在耳机系统,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

(二)避震。

先说基于经验主义的阶段性结论:
①避震的基础作用是:让声音结像清晰,尤其是低频部分,这对“快节奏音乐” 非常重要;同时可能有助于减少声音时好时坏的现象。
②有条件用大型器材架,越稳越重越好(架子本身如果有晃动,调整脚钉解决)。前阵子有个烧友用200斤的大理石给音源用,据说效果很好。
③先保证整个系统的器材都稳如磐石,再来讨论不同脚钉或承重板的材质对声音的影响。
④对于避震,胆机比石机更为敏感。
(注:我自己目前用普通的木质音响器材架,加了最普通的脚钉,确保不晃;胆机的电源和主体都分别加了避震板;整体收益明显,胆机的声音明显结像清晰稳定)

碎碎念:以前觉得避震是玄学,但据说避震在声学学术上的意义是 “改善谐振带来的不良影响” 。 根据官网产品介绍,国际老牌厂商金嗓子的旗舰SACD机,机身大量使用轻量化的铸铁以消除谐振。从这些可以推断,避震本身应该是有物理意义的。据一个老烧的说法,避震之所以玄学是因为,每个器材、脚钉本身的谐振频率不同,普通烧友没法直接测定,导致这个环节很难量化搭配。

(三)保险丝。


先说基于经验主义的阶段性结论:
①这玩意和速度感息息相关。
②同型号下的保险丝,电流越大结像越厚,速度感相对越慢。
③具体用多少A的,根据自己喜欢的结像大小和声音框架而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不同材质、品牌的保险丝带来的音色等其他方面的差异。

碎碎念:
前阵子一个烧友一口气买了几十根保险丝,逐个给欧博linear5试。在他的鼓舞下,我自己也玩了,发现保险丝对声音整体的影响远比想象中的要大和有用。玩HIFI还是要自己多尝试,少看知乎那些“春秋笔法抖机灵”的民科大神。时隔两年,在海鲜市场买回了QA661,没想到居然是自己当初一手买入卖掉的那台。这台QA661声音变得很难听,后来才发现原因是保险丝换成了2A的,换回舒特1A的后就正常了。

(四)电源线。

先说基于经验主义的阶段性结论:
①电源线对声音的改变立竿见影,是非常重要的调音手段。
②不用特别拘泥于电源线的价格,对的比贵的重要,对的基础上再考虑贵的。
③经常折腾的烧友,应该多囤几根走向不同的电源线,以备不时之需。④同型号下线径越粗,声音越厚,速度相对变慢。

碎碎念:
电源线是个“汝之蜜糖,他之砒霜”的环节。比如高芬86215这根线,给暖糊温吞的系统有奇效,给本身透明度不错的系统就会刺激得不行;静神的入门蓝线,对特别薄的系统效果很好,可以在不怎么改变声音走向的情况下增加厚度和力度;YE ADUIO的PS500对于刚猛的声音有一定的圆润作用。在搭配合适的前提下,电源线自然是越贵越好。比如纵向对比的话,YE ADUIO的PS1200就明显比PS500好。但我目前的系统用了2根9元的美标电源线,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反而贵的电源线用上去破坏整体声音的平衡度和完成度。

(五)耳罩。


先说基于经验主义的阶段性结论:
①耳罩的坚挺程度对声音影响巨大,大到换罩如换机的程度。
②越坚挺,似乎结像越清晰,速度也会快一点;越塌软,声音则越宽松。

碎碎念:
如果用歌德耳机,像歌德SR225i这种声底超薄、速度很快的耳机,用塌软的耳罩有奇效:可以较好的消除刺激,并保留速度感。
像森海HD6系和拜亚T1这些,耳罩塌软未必是负面的,声音适当的宽松可以带来更好的听感。

(六)信号线。
先说基于经验主义的阶段性结论:
①对声音影响也比较明显,不亚于电源线。
②和电源线一样,经常折腾的烧友,应该多囤几根走向不同的信号线,方便换器材的时候迅速调节。
③如果囤多对信号线,我觉得不同的牌子会更合适,而不是一个牌子里选不同的线基。
④信号线能达到一定的 “及格线”即可,至于多贵完全 “丰俭由人” 。

碎碎念:
比如SOMMER的信号线,听过sommer 238、黑参考还有旗舰EX4K,虽然声音有差异,但基本大同小异。而SOMMER、佳耐美、卡达斯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就明显大多了:比如相对于卡达斯金参考,sommer就明显显得要饱满、明亮、凝聚。对于刚猛直白大气的系统,用SOMMER容易不好听,反而卡达斯金参考这种味道线对软化声音有奇效。不同的信号线对速度感影响相对较小,但是有助于调节透明度和高频刺激度。如果一个系统速度感、低频弹性都有了,但是偏刺激,或许换个降低声音亮度的信号线会有奇效。

就写到这吧,也算是年度总结了,吃夜宵去..




2
发表于 2021-12-28 23: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向大佬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1-12-28 23: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总结得很好,分段发就更好了。

我目前听过适合快节奏有
森海塞尔 HD8 DJ、HD6 Mix (电子 嘻哈),同定位但是我没听过有 AKG K181DJ/K81 DJ,有兴趣的可以尝试;
森海塞尔HD630VB(电子 嘻哈 民谣);
森海塞尔HD25(嘻哈 摇滚 )/歌德 RS1眼睛版Classic A版(摇滚 金属 民谣),它俩瞬态不算特别快,但是压耳式天生听嘻哈等亚文化气质符合。RS1的金属不如拜亚动力DT880/DT990,森海塞尔HD250乐器轮廓感清晰,如果买个便宜又适合金属首推HD250。以及RS1嘻哈听感平平不知道除了瞬态之外哪里不对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1-12-28 23: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听个音乐操心的事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8 23: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温州
夏花121 发表于 2021-12-28 23:36
听个音乐操心的事太多了

很多事情发烧起来都很操心。 摄影、写作、古玩、运动、化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8 23: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温州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1-12-28 23:23
总结得很好,分段发就更好了。

我目前听过适合快节奏有

RS1E我觉得声音没拜亚干净,可能问题在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12-28 23: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夏花121 发表于 2021-12-28 23:36
听个音乐操心的事太多了

玩儿的过程本来就挺快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12-29 0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非常有营养,向大佬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12-29 00: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同样喜好律动感强节奏明快的音乐,真正古典交响没听多少,抖音神曲B站妹子跳舞倒是没少看,HD800照样天天看.......
古典和流行并不冲突,耳机来两套,耳放来两套,想一套搞好估计才是难上加难,我比较认同古典搞好,流行也不会差到
哪儿去,但其实也不一定能好到哪儿去,无论是流行将就古典,还是古典将就流行,总归都是将就,都一个意思,看个人
需求,搞两套系统最美了,耳机也没必要盯死一个听,各种风格多多益善,关键是自己喜欢。

胡乱玩了一年,越玩儿倒是越觉得需要多听不同设备和周边下的声音,多多尝试,不然容易陷入个人听感局限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12-29 00: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感谢楼主经验分享,很有见地很中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12-29 0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学习了,楼主给我HIFI之路亮了一盏明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12-29 01: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学习,正准备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12-29 04: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顶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12-29 06: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年度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09: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温州
本帖最后由 tianluo4sc 于 2021-12-29 09:31 编辑

墙插、总线与排插的思考

一、墙插的选择
根据一些老烧的说法:“由于材质传导系数不同,不同的接插件的确会对系统的声音带来变化。”
通过云视听,市面上最便宜的墙插(30元以内)和相对比较贵的(1000-2000元)确实能听出明显的区别,
在我同时持有HD600和HD800S的时候,实际上的区别如果可以达到90,那云视听我认为最多只能反映其中的25。
如果那个云视听没有水分,可以佐证不同墙插之间的差异着实巨大。
太过便宜的墙插(低于15元),对声音的负面影响还是明显可闻。好的墙插有不同的优点,古河的貌似韵味不错,有些则声音的安定感、灵动感很好。
最近想换墙插,但考虑到现有的系统调试了很久才完成迟迟没有下手。如果换墙插,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换“源头”,极端情况下可能所有的周边要推倒重来一次。
目前用荷宝,下一步要换至少也是古河起步,毕竟好的墙插按医疗级设计,至少是3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二、墙插的分配、排插与总线
不少老烧说,有条件的情况下,耳放应该尽量上墙。
比较喜欢一个上海坛友的玩法与思路,适合家里暂时没法拉专线的烧友:
①只采用无滤波的HIFI排插,以确保不损失动态、瞬态、信息量等。同时,优质的接插件据说有助于提升系统的信噪比。
②使用6-10个旁路滤波,通过串联的方式接驳空调、微波炉、洗衣机、PC等与HIFI系统并联的干扰源,以此改善市电质量。
③再搭配一根足够优秀的总线,这个排插就变成了墙插的延伸。

受这位老烧的启发,我折中下方案:
①美标墙插的一个口固定给耳放,另一个口给一个四位插口的电处。
②这个电处搭配音源目前听不出什么问题,相当于当排插用,专门用来接界面、解码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12-29 09: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neverwinter 于 2021-12-29 09:54 编辑

优质的接插件能让你的系统上个档次(可能不止一个档次),在发现这个好处之后我连器材的电源尾座都换了,机器自带的实在太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12-29 10: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门
非常感谢楼主,分享这营养丰富的心得。比那些每日一水帖的伪烧,来得令人信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12-29 10: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保加利亚
谢谢楼主,非常好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10: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温州
neverwinter 发表于 2021-12-29 09:49
优质的接插件能让你的系统上个档次(可能不止一个档次),在发现这个好处之后我连器材的电源尾座都换了,机 ...

有点复杂,看来HIFI还有很多可以玩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11: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温州
花大哥 发表于 2021-12-29 00:30
同样喜好律动感强节奏明快的音乐,真正古典交响没听多少,抖音神曲B站妹子跳舞倒是没少看,HD800照样天天看 ...

耳机太多也挺累,主力大耳1-2个为宜。然后搞1-2个副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18 16: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