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1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依据输出功率等信息,可否推测出不失真的最大音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23 2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新手发问] 既然推力不等于最大音量,那么当一个特定耳放搭配特定耳机时,可否通过相关数值(输出功率,耳机阻抗等信息),推测出保持不失真时的最大分贝数值?如果存在这样的公式,那似乎可以在挑选功放/耳放时予以参考,将不失真最大分呗数值小于常听音量的设备直接淘汰。想听听各位前辈指导,是否又这样的公式?(自己找了一圈,没找到)
    就我的取向来说,比如一个耳放/功放推he6se和susvara时70分贝就失真了,那我肯定不能接受,80分贝失真勉强接受,100分贝可能就属于还不错。(平时听音乐基本控制在80以下,极限不超过95分贝)  
     就应用价值而言(如果存在这样的公式),一方面可以减少成本。依靠可以直接测量的工具确实最为有效准确,但要求手上必须有受测机器;另一方面,在试错成本有限以及个人判断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能要比听感更准,具体而言,一些耳机(纯新人理解)哪怕在特定音量下失真了,但在解码、耳放还不错的情况下,也能推出好听或者不难听的声音,或者被大音量掩盖(尤其听大编)。   
    此外,有人说推sus和he6se等使用功放和耳放时,有的设备推力够用但控制力不够或一些细节推不出来,这些情形是否属于该设备在常听音量下已经失真才导致的?(这个猜测可能过于简化,实际涉及要素也许更复杂,纯粹脑洞讨论)


2
发表于 2023-5-24 00: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柳州
老老实实去听,去感受,整这些虚的没有用。

首先,怎么定义失真?用耳朵判断失真?用仪器测?(测试方法?)

其次,耳机+耳放,得出来的失真数值,是耳放的失真,还是耳机本身的失真?

还有,3台耳放接耳机测试出来的失真数值,假如分别为1%,2%,3%,能说明耳放1比耳放3好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3-5-25 19: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楼主你是否在找:耳放侧的THD(%)vs Output Level (W)测量?

首先你需要先定义:你认为的失真是谐波失真THD(%)还是声压级(dBSPL);然后你需要定义啥叫不失真:是THD低于5个0,还是声压级小于人耳耐受极限?

我猜测楼主想表达的“听到的失真”是:在耳机未达到人耳耐受极限声压级的情况下,耳放已超出最大线性工作功率了,故耳放侧产生了极大的谐波失真增加。

那么你只需要看
1. 耳机侧:你能承受的dbSPL除以耳机灵敏度dBSPL/mW;
2. 耳放侧:在你耳机阻抗负载下的THDvsW图,看看拐点是否小于1的结果;
小于:小马拉大车了,不行;
大于:理论可行。

同时你要知道:

1. 音量(dBr)数值无法和输出功率建立统一的对应关系。

耳放的音量本质上是在控制耳放的输出功率,而控制函数(每单位减少多少功率)是各家自己定义的,甚至有的机器允许你更改控制函数。

2. 音乐回放是个动态过程,静态数值计算无法全面反应动态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3-5-25 19: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针对烧友口中主观描述

1. 控制力:不容易量化,比较接近的量化参数是全频段下特定输出电流下的输出压摆响应,但这个很难测,也没人测。

2. 细节/解析:这个可就更没法量化了。我们可以通过信息熵、心理声学等不同角度去量化它,但其实都没有统一语境的作用与意义。

我这里粗浅的把讨论耳放情景下的,“多了细节”,量化为:不同耳放在相同输出功率的情况下,所呈现的谐波失真比例不同,而导致的听感变化。

也就是说,不要管失真是多还是少,失真不是个硬标准,它只是特性或者说特色罢了。只有功能性失真(耳放不线性工作了/耳机单元烧了)才能作为硬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5-25 19: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在我看来,楼主其实是想量化“推力”这个概念。然而在烧友语境下“推力”是个包含了“推响”“控制力”“推出声场”“推出细节”等不同概念的复合词。

其中,除了“推响”可以量化(耳放线性工作区间能达到满意的耳机声压级),其余均无法很好量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6 21: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